佛乘百科

  • 一合相
  • 《圓覺經》如幻三昧
  • 《圓覺經》「大陀羅尼門」
  • 無極理天
  • 金丹與究竟實相(明心見性)
  • 清修
  • 濁精、元精?
  • 真人、真君 、  羅漢,其修證證量門檻?  
  • 粉碎虛空
  • 《圓覺經》幻三昧
  • 入流亡所
  • 圓覺證量
  • 何謂無生法忍?
  • 1.頓悟與漸修2.觀照
  • 天啟
  • 真如
  • 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
  • 一念超三界
  • 修靈山渡靈
  • 成道之次
  • 初果(入流)
  • 法無我
  • 人無我
  • 何謂「證量」?其含意是否與能量有關?
  • 無始無明
  • 佛境次第
  • 道源與一炁
  • 印心
  • 燃燈心法  
  • 虛空妙傳心法 
  • 修丹
  • 活竅
  • 如何降伏其心?
  •  何謂有為法?
  • 何謂空性?
  • 心與性之賓主關係
  • 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裡(真空妙有)
  • 阿賴耶識(第八識)
  • 末那識(第七識)
  • 有餘與無餘
  • 佛乘命功與傳統丹道功法異同
  • 三身成就與身心靈合一
  • 悟道之「虛室生白」         
  • 舍利子
  • 般若
  • 捨識用根(勝義根)
  • 轉大法輪
  • 三大阿僧祇劫
  • 何為禪定?
  • 如意法門
  • 胎息
  • 無我
  • 佛性
  • 虛空妙傳心法
  • 經咒能量加持功法(真言密契法門)
  • 藥師佛消災如意法門
  • 燃燈古佛印心法門(燃燈心法)
  • 真我(真正的我)
  • 輪迴主因 記憶回薰
  • 元神識心
  • 靈明之義
  • 宇宙訊息概論
  • 玄關
  •  守中《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 佛乘根本教義
  • 修行修心

佛子問:一合相是什麼意思?與真如自性相等嗎?因為眾說紛紜,不知道真正的意思為何?

燃燈古佛示:

    「佛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此句經文汝等十分熟悉。是否?佛之境:一合相本非一合相。一者發源之始,合同者潤合之狀相則離合之態,故以佛境非相,若言一合相實有者,即名世界。世界乃合和之相假合而成,既已成相,即入流轉,屬生滅門。真如、自性乃無形無狀之本「體」,而言體,僅是幫助修子理解法性之狀態而已。又狀態之形容仍是強名、勉強之說法,此即體、相、用之關係。說相為體否?「是也不是」。相不離體,體可成相。箇中之道味、禪意,汝等各自深悟吧!如此明白否?有自力思考、深悟的精進道心,將可助於契合自他不二菩提性也。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2021.8.28.)

偈曰:

  南無智慧自內照,

  本師性德為前導;

    釋迦如來示娑婆,

  牟尼明珠光明耀。

佛子叩問:《圓覺經》云: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何謂如幻三昧?以幻修幻,大愛、性德亦是幻?

釋迦牟尼佛示:

    如幻三昧,三昧者,以汝等可以理解,乃是正定。因為眾生心、身、靈始終不定,故以方便漸次,由觀、由照、由內明啟現定慧。因三昧對治眾生散亂之心

,正定為治亂之法要,一旦得定即明散亂本無根本,既無實質根性,即是幻。一旦得定,便能遠離諸幻。以幻修幻,一切法門因病施設,以法破迷,法亦暫時需要,亦為幻有。

    大愛、性德,本質於無為、無私、無求、無著、無住、無執,自然發揮展露

,一切萬象、一切因緣過程皆因緣暫合,即是幻象。大愛、性德,大道運行之基礎力量,不可強加分割幻與實,而去漠視其自然展現功用。

大日如來降示佛學釋疑 (2021.6.26.)

偈曰:

  無量法門應緣生,
    心相殊異識紛呈;

  契機契理方如法,
    止妄離幻才入門。

佛子叩問:《圓覺經》: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大陀羅尼門」是不是生命之花曼陀羅?也是信息場?亦是證量?

大日如來示:

    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可流出清靜真如。大陀羅尼門,總持於清靜涅槃之境,即時時帶功、時時契印真如之終極境界,套句世俗話,所謂的最高級契印真如境界。謂無上即至高,總持萬法,為萬法流出之源。法王為佛,可於契印真如之清靜地中流出萬法,法由自性出故。

    曼陀羅為壇場,既是信息場,亦為能量場。至於由何證量所化,則觀因緣。


南無燃燈古佛 (2021.6.5.)

佛子叩問:「無極理天」是地名?天堂?或是維次?「心」達到宇宙磁場無極頻率?雖言達到,也沒有「到」可言?

燃燈古佛示:

    何謂無極理天?此於各宗教派已有諸多紛陳之見解,吾今日即不再增添一派學說。須明無極者,是為何般境界理天又是何等層次?坊間乃至遊記之記載,皆以人心易於理解之情境來加以描述。然而無極之實諦已非形色、心色之意象可加以形容!即非形象及心象之狀態。無極非色法,無一象狀,更非某種態勢,故以「地」而名之,差謬甚矣!

    天堂與維次盡由心之所生,若將所有境界化現與之等同,實不明無極之真容,不解理天之實義。

    若達至無極之境,須明無極生太極之原理,一念心動為驅動程序,由混沌杳冥之炁中,產生一念波動旋律。「心」屬波動之能,是大道循環之啟動力道,然若回歸無極,「心」之靈動不能先平衡,達到和諧進入規律的軌道,是無法從頻繁混雜的氣動場域中抽離,是難以入穩定的太和之境。

佛學釋疑:金丹與究竟實相

佛子叩問:

  請問恩師,達摩謂之「燈光」、釋佛謂之「摩尼」、《心經》中之「舍利子」、呂純陽祖師所言之「太乙金華」、紫陽真人所稱之「深潭月一輪」,這些都是指「金丹」嗎?

燃燈古佛示:

    燈光為投影之源,源出於體,體即本質,光為作用下的顯化。心燈燃起,猶如光源被啟動,故光為作用下的現象。摩尼亦有用來形容自性圓陀陀、光明明的形容代表;舍利子亦然。太乙金華即是自性開顯所現的光華,猶如自性心燈,垢盡明現自然展露之光輝。自性圓覺妙不可測,故以深潭形容湛然精深的相狀,月為光影映照下的顯化。若以金丹作為聯結想像,尙有不盡然之處。

    金丹乃是以人身為小周天,摒息諸妄,方能啟動先天真炁。先天真炁溫養至一定的功候,才可能結成金丹的一股靈動力,透出輝煌的性光。

佛子叩問:何為金丹?此詞是方便說嗎?

燃燈古佛示:

    金丹當然是假人之意識的認知邏輯,以金性之不壞來形容先天一炁的永恆本質。「丹」者乃淬煉後,去蕪存菁的一團能量。

佛子叩問:坊間有一說:只要百日築基,煉就金丹一顆,就可以做土地公了?

燃燈古佛示:

    若苦煉百日築基,為了煉就一顆金丹,目的在成為土地公?那企圖心太小了。不管可當多少年的福德正神,那都還受到後天氣數所限。那還在後天氣數的侷限下,能成就先天炁才有的金丹否?人把金丹的境界定調得太低層了,與古書仙真所傳所述的金丹煉就,層次差太多了。

佛子叩問:「金丹」是否指人修到達至圓覺境界?

燃燈古佛示:

    以古往的道經所提,金丹確實要臻至圓覺境界,將自性摩尼寶珠徹底展露智光無餘,即是摩尼寶珠得映現五色,但不垢不染不會染色變質,乃是隨緣映現諸法而已。

佛子叩問:有些人煉就多顆金丹,甚至還是彩色的,是為何?

燃燈古佛示:

    有人言已煉就多顆金丹,甚至是彩色!那是其人心中的想像與認定,即使確有那樣的現象,亦僅僅是現象,非真如的真實面目。故經云:迷人以為五色為有,心生妄執,難入空明。

佛子叩問:金丹是出世法嗎?

燃燈古佛示

    金丹可以做為出世法的途徑,並非終極目的。

佛子叩問:明心見性之人一定有金丹嗎?

燃燈古佛示:

    明心見性之人,根本不執著任何現象。有沒有金丹?可以有!隨緣運轉而已。佛性可以因為觸緣的必要,展現生命的光輝,靈體亦可應眾生之因緣,轉動法輪,展現佛光,故金丹可能是煉丹道的所追求的境界。明心見性者,顯性知真如自性,猶如真金無壞無雜,得以發光。故修子在於種種名言法相中,不宜僅在不同的名詞上去用功夫。當以自心的明證後,再去印證更佳!否則答案定死了,汝的意識也隨之定死了,自性的智慧恰好不是這樣模式得以展現的。

佛子叩問:有金丹的人,就可以證明已明心見性嗎?

燃燈古佛示:

    有金丹?誰可以證明?只有自己修、自己得、自己清楚!尚且還有其修到自以為是的都有!明心見性是入究竟實相的基礎,是不是一定要以金丹來表示?但明心見性之人其內在之真炁必定旣純且穩,更定,猶如金剛一般不受惑業所摧。故汝認為金剛佛性之精純能量是不是金丹?

佛子叩問:是否金丹在佛性只是顯相,金丹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燃燈古佛示:

    非完全沒有運用、沒有發揮,其實處在金丹即太乙金華朗耀的光明時,對色身、對心識、甚至對內外法界,都已發揮最大的作用力了。但佛性的證悟境界與能量,正是在行持佛事利益眾生中體現與加行。

佛子叩問:金丹是脫離輪迴的重點嗎?

燃燈古佛示:

    金丹若真正達到仙真所述之境界,果位成就已相當殊勝,輪迴早已沒有任何力量來產生作用的。

佛子叩問:「金丹」與《金剛經》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否意義相通?

燃燈古佛示:

    「金丹」!汝做了太廣泛的定義了!金丹卻是離所有定義才能練就的。經云:一切相皆是虛妄,那是破除意識執有的範疇,意義不適合等同,但有相關連性。

佛子叩問:不生不滅之佛性與金丹是否為體用,無須以識心分別?

燃燈古佛示:

    不生不滅謂佛性,正確!與金丹汝言為體用,也沒有完全不對,但體用的劃分不是這麼死板。金丹可以是展露慈悲光明的「體」,也可以是法身靈炁煉修成就後的大「用」,故沒有如人想得這麼刻版。識心分別,亦是一種一體兩面的結果,修行有時也得假識心的分別功能,才能獲得智慧。明否?

佛子叩問:金丹是訊息場嗎?

燃燈古佛示:

    金丹當然是帶著一股靈炁,訊息的呈現是必須透過「心」的解讀,故金丹原本是一股()極精密的「場」與其說訊息場,不如能量場來得貼切!精密的能量場,透過心的神聖力量,足以產生偉大的訊息場。現在釋疑,正是在運用這樣的訣竅!

佛子叩問:有金丹就可以融入虛空嗎?

燃燈古佛示:

    認為有金丹,如何完全融入虛空?一旦沒有任何的紊亂氣場干擾,先天靈炁活潑自在,有什麼阻礙?

佛子叩問:金丹頻率與宇宙頻率相同嗎?

燃燈古佛示:

    金丹的頻率與大宇宙頻率相不相同?在於有沒有對所謂「金丹」存在執著性。嚴格言,一旦執著了,連金丹都煉不成了,還能跟大宇宙頻率相同否?

佛子叩問:所以金丹必須要有先天炁的溫養才會有靈動力嗎?

燃燈古佛示:

    先天炁與靈動力,都是成就金丹的元素,但人若凡心未盡,第一步先天炁就啟動不了了。再來靈動與氣動,人本身有氣有質,質地不純,其氣淤堵。先天靈氣是光明祥和的,故煉氣之人,若沒有一定的定性、耐心功夫,是達不到的。可能將身上的一些(…)反應,認為自己的修為境界已經相當高明了。

佛子叩問:是否在象界,只有人類才有金丹?

燃燈古佛示:

金丹是煉丹道之人樹立在心中的目標。然,天地萬物都有靈氣,故某因緣條件下,有情、非情在吸收日月精華之後,亦有成精之可能,但稱其為金丹是太牽強的說法了。金丹亦是一種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入虛合道的過程。但金丹在煉精化氣上比較有功夫,到煉氣化神,心理的層面須經層層剝離的功夫以及意識次元的突破。到了煉神還虛的境界,已漸漸融入內外合一;至入虛合道時,又能與道合真,和諧的進入宇宙虛空自然無為的高等境界。

佛子叩問:金丹就是明覺妙心的作用?

燃燈古佛示:

    然!妙心,在道,運行週而復始;在人,體現佛性光輝,加護一切有情。

佛子叩問:很多有後天習氣之人,例如:抽菸、吃檳榔的人,也可以看到金丹,所以金丹並非世人所認知的,一定要宗教界或是六根清淨之人,才能看到,是嗎?

燃燈古佛示:

    金丹若以人心的分別,不足以定義什麼。但完全自由身(法身)即首要徹底出離因果恩怨的造作與循環作用,修子當了知,煉金丹要做什麼

?(佛子答:虛榮心)是凡夫一般都尙存標新立異與眾不同,以為高人一等。然,佛性恰恰是存在於眾生平等的基礎之上,故煉任何法門,若存有凡夫心,充其量僅是那方面專業人士而已,與佛境更遠!金丹是靈炁本有的現象,不是學佛人該追求的境界。若功夫修為夠,一切境界自有,非求而得。南無燃燈古佛(2021.5.15.)

南無燃燈古佛(2021.5.15.)

佛子叩問:清修之真義為何?

燃燈古佛示:

    一般以為清修,相對於犯戒,故在如何守戒上下功夫。這雖是修行進道的保護作用,但不及徹底了悟生命實相來的更究竟。清者並非與濁者來對立視之,乃是清靜自性作用下產生的心理狀態,故自性若定、能守戒,即真清、真靜()。人落入陰陽,心生偏執,故要修正、回返清靜自性,不假修證而得,乃是明心源、復性初而已。

佛子叩問:如何進入清修?

燃燈古佛示:

    進入清修,先離識妄,識心妄執一旦盡除,心地光明自現,乃清修之第一步也。再安住在清靜本心上,隨境應緣。

佛子叩問:斷男女性生活與清修有無關聯?

燃燈古佛示:

    天地萬物各有其因緣生化之演化過程,在家居士以在家身份來修行,必有其此生必了之功課,但凡事皆有其分際與適度。過去因為世間因緣之促成,有了家庭,有了眷屬,也扮演了生化傳承的角色,其中只要是人,都要懂得為自己所造的因緣負責。一旦知修,必能真正漸離情欲之糾葛,正常夫妻之行為尙會淡薄,更何況非正緣之邪淫更不得碰觸,否則前功盡棄,白修一場,不得不慎矣!

鴻鈞老祖 (2021.5.1.佛學釋疑

佛子二叩問:何謂濁精?何謂元精?兩者之關聯性?正常性生活與對修證過程中,有何正負面之影響?

鴻鈞老祖釋:

    人本即元精所化,入於生化境界,心生諸相,情因慾牽。人心分別,故判濁清;欲返清境,先除二元。精無清濁,人心妄分,一但心止,返本皈元!

    性在識神中造作輪轉生死;在道中為週行萬象之動能。識有分別,故有苦有樂、取捨、得失;元神純然,自然運化而已!強以人心以為正負,有為也。 

鴻鈞老祖 (2021.5.1.佛學釋疑)

佛子叩問:

    何謂真人?其修證證量門檻?

    何謂真君?其修證證量門檻?

    何謂羅漢?其修證證量門檻?

    真君、羅漢與真人的證量如何分野及其關聯性?

鴻鈞老祖釋:

    真人,若以文字表理即可道明,那太籠統了,把真人的境界以文字框限侷限了,文字不足以詮釋真人之境界。若為了明白其境界,作為自己修證的榜樣依據,那會得反效果。因為一切聖人之境界與證量是修證皈元所顯化的,非依樣畫葫蘆得以達到的。

    真君亦然!羅漢亦然!真人最基本的門檻,要合真性、離俗侶之列,配乎三才,同參天地之化育。真君有天地之鴻慈,浩德足以普澤蒼生。羅漢必能自了,不受後有,解除結縛之捆縛。所有成道之前提,自淨其意為基礎,離此,難臻玄妙高遠之境界。出神入化為聖人運轉乾坤之意境。 

無極皇母 (2021.12.11.)

 粉碎虛空,乃修行證悟時,必要突破之迷思。虛空又名本體,卻無實體。眾生生死循環,皆在固有的思維領域中不斷幻構一切,致使心裡愈發執著。

    虛空亦是人之心中一種觀念臆想的情境。然而無盡宇宙、多元世界、世界之外尚有世界。若以心中意識觀念認定,將虛空以為方所,空間、時間隨之衍生出來,都難以徹底了達空無妙化的玄奧道理。

    虛空表宇宙最根本、最元始之象狀,維次固然亦有,但都猶如空中的化城而已,不該執著。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2021.8.28.) 

佛子叩問:《圓覺經》云: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何謂如幻三昧?以幻修幻,大愛、性德亦是幻?

釋迦牟尼佛示:
    如幻三昧,三昧者,以汝等可以理解,乃是正定。因為眾生心、身、靈始終不定,故以方便漸次,由觀、由照、由內明啟現定慧。因三昧對治眾生散亂之心,正定為治亂之法要,一旦得定即明散亂本無根本,既無實質根性,即是幻。一旦得定,便能遠離諸幻。以幻修幻,一切法門因病施設,以法破迷,法亦暫時需要,亦為幻有。

    大愛、性德,本質於無為、無私、無求、無著、無住、無執,自然發揮展露,一切萬象、一切因緣過程皆因緣暫合,即是幻象。大愛、性德,大道運行之基礎力量,不可強加分割幻與實,而去漠視其自然展現功用。

2021.9.4.第四十六篇 
不動明王 示 入流亡所

入流亡所,所入即寂。當先了知,何謂入流。入流者,入聖流,即所入之境即寂。寂滅為樂,即入聖流,則凡情息滅,聖智流暢無礙,不受凡情所拘,不為境界所動,故曰寂然。境界寂滅輕安為禪樂。

    亡所者,心不住相,不入境塵所擾。能觀之性,如如湛然清靜。所應之緣,不取、不住、不迷,故無有所緣境之擾動。能所雙泯,乃入聖流之前提。能所雙泯,由理解到證得,才能入聖流。


2021.06.26

佛子叩問:證量是什麽?
大日如來示:
    證量被時下修行人作了擴大的詮釋。以成就泛指所有修行中所證的境界與層次,即一個生命體的氣質與涵養,那股深藏在骨子裡的風骨,待時空因緣條件促發,則為一股性德的展現。

佛子叩問:圓覺證量是什麽?
大日如來示:
    圓覺的證量,較前者被廣泛運用的證量不同,前者為全身心狀態所透露散發的那股氣質。而圓覺證量卻是離身相心相所證入的圓覺境界,其量無邊,其性圓明,在相不住相。即便如佛陀釋尊,當時在世雖具色身四大,卻已超越身心結縛之自在身、自在生命體之境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2021.8.28.佛學釋疑)

佛子叩問:何謂無生法忍?

釋迦牟尼佛示:

    忍者,一般人常以字面上去定義。所謂:生忍、法忍、無生法忍。生忍者,一般世人對境起心、情緒起伏,但直覺保護自己的機制,在遇到身心受到傷害之時,會本能的控制自己的行為、語言,但不一定能控制心理所受到的傷害。法忍,透過對於道理的瞭解,遇到相同的傷害之時,不但可以控制行為語言的反射作用,心理層面也會因為所受到道理的薰陶而轉念釋懷。當然與每個人的內心感受力、智慧力有關。

    無生法忍,則唯有入聖位之人,才能真正契及。忍之一字,乃是一種安定、不為所動的定力。達到無生法忍之聖者,必先悟得「無生」,即安住於無生忍之境地。

    「無生」,即是法界空性的正見確立。悟得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回復真如自性金剛不壞之定中,不受任何境風所摧,金剛自性更無堅不摧,摧伏一切虛妄幻象,乃至心魔亦被摧伏。莫把無生法忍,以世間解。

    明覺真如妙體用,
    悟得空性了無生;
    安忍不動如來境,
    忍而非忍佛境臻。

    入無生法忍,達到不受業風摧逼之金剛體性,然佛境即從空起用,展現佛之智智。

第五十四篇

大日如來 (2020.12.4.)

偈曰:

    覺而無著印道心,

    實相無相真如性;

    幻本不有非實體,

    法空頓漸爭執寧。

聖示:境界差別唯觀意識(節錄)

    總而言之,頓教之法唯僅用在自心修道之基礎上,才謂之「真修」。不要太寬待自己,給自己繼續沉淪之藉口,謂漸修是一定之漸次。然而亦不要誤解,以為頓悟、明心為理論知解能證。必須有時時空心正解之清靜心起用,則自性般若方有顯發之契機。雖此亦會被理解為漸修,然吾所言之頓教法與漸修法是重於心之起用的安立點。只要心安立於空性正觀之中,結果自然朝著實相來顯化。頓法拿來要求自己的起心動念,可頓入明心,此乃內觀覺照的功能。

    由外放奔馳的感官收攝向內為「觀」從境相幻境中提升,由上向下起覺知為「照」。故頓修者必時時反求諸己,反聞聞自性,念念本於淨覺。

2020年聖訓第41
本師釋迦牟尼佛 (2020.8.15.)
天啟

     入空境而得到的能量是否為「天啟」?真正證入空境,必不執於「空」,這境界則能應緣顯化一切。若將入於真空妙有之境謂之「天啟」,亦非錯誤。所謂真正「天啟」,並非以人的思惟角度,以為是外來力量的操控,而是接收者本身的頻率、心性達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接收到來自宇宙、即法界的體性智的同頻共振效應。

2020聖示第85

藥師琉璃光如來示
    真如乃是天地間最為基礎的本質
,一切透過因緣聚散、組合、排列所形成的萬象元素,皆由真如本體所幻化呈現,但真如永不變質,功能與作用力亙古不變,而由真如所化之萬有,已非真如之本來,因而有所變化,有所生滅。唯一不生不滅只有真如之主體,其餘不論炁、質、光、能、波、頻、振動頻率、弦等,都只是真如之用,非真如之原始狀態。雖言「狀態」,但真如不屬於任何狀態,但可以化現任何狀態,故稱之為「體」,能生化出「用」,產生於相。

2021.9.4.第四十六篇
不動明王 
真如:
所有一切,無不是真如覺性所衍生的功用、相狀。汝等老是強加切割,以為離心體功能之外,尚另外有個真如可得。清靜境界乃是回復真如之本來面目而已。心上加心,頭上安頭,眾生老是「多心」。

2020聖示第十七篇(節錄)
佛學釋疑
執行長叩問:
    十法界的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已出離三界,不再入輪迴,但仍未入於一真法界。祂們是處於何種天界?又:一真法界是否即是「常寂光淨土」,非指某一處所,而是一種境界?

藥師佛示:
    四聖以一般坊間的教義,僅在於十法界之內。四聖加上三界的六凡稱之為十法界,超三界又更上不同的境界。若問一真法界在於哪樣的狀態?早已不適用以「處所」來論述。「常寂光淨土」是對於此境界以文字名言來論,指的即是一種真常寂然之境界。因此修行人可以有這樣的境界取向,但不要停留在那些淨土佛國的想像空間,或是非得釐出一條明確的說法,此比較與內觀修證沒有直接關係。但透過深入法性,卻能一一揭開各佛國的神秘面紗。

    所以本末順序是此娑婆眾生短促生命必要懂得抉擇正確省要的修行次第來成就。常寂光淨土汝可當成一種形容此境界的狀態,至於汝言可否與「一真法界」交替使用,那則觀汝等應眾生之需要去運用。若有朝一日汝親證了如來法界的殊勝,又可以用汝認為十分貼切的名詞來形容。那名詞本身就沒有這麼重要,其實到了那般境界才是重要,不要在名相上打轉。

2020年聖示第十七篇(節錄)
韓執行長叩問:
   「一念超三界」,此念是何種心之作用?

消災延壽藥師佛示

    此念發生在任何一念之上。若論此念是何作用,又落入了心識運行模式之中。「一念」要能超三界,此刻這一念即在空性之中,一念未發之前,此涉及入於「空性」之「空中」,在空性的狀態下產生妙有,即所謂般若空慧。因此此「一念」不要以人之思惟去理解它之作用如何。

    所謂一念超三界,要超三界,又不可滯於「一念」。執著一念,即入無明。眾生之所以輪迴生死不止,即是一念妄動,構建無明幻相。

    汝諮詢此問題,顯然是想透過解析心之作用,欲反推回歸源頭,但終極實相與究竟真諦恰恰都非關心之後續作用範疇,反而在一念不生中悄然地甦醒萌現。明白否?

    超三界早已超越心之運作範疇,但正是一念不住、不著,處於空寂之境界,才能展現般若妙慧。 

韓執行長叩問二:

    道德天尊在《修真通鑑》天書中說:「一心離相,一念超三界,當下即是大天尊。」

消災延壽藥師佛示:

離相是出離三界的基本條件。 

韓執行長叩問二:

    「一念超三界」和「立地成佛」兩者是否為同樣的意思?

消災延壽藥師佛示:

    超三界入於一真法界,超然契入是一連串的狀態。立地成佛頓悟本源。此若沒有交待清楚,未能悟入親證者恐錯解如來真義,更多是根本難以置信。眾生最大的無明即是不明自己本來即佛。

    吾稍補充說明一下。眾生本來是佛,此話真的沒有幾人能真信。主要是做不到如同佛一般的心量境界,凡心意識尚在運作,僅在知見上以為相信自己是佛,可是幻覺、執念、迷障仍是堅固。那此句「眾生本是佛」即沒有產生任何意義,但終極實相確實如此,只能說凡夫在未登地入聖之前,知幻又不能離,根本仍未達到真知。真知者便能知幻即離,非僅是意識表面理解。

2020聖示第15篇
曾聽聞靈山修持者說,要到各名勝山間、海角天涯,為上蒼渡靈。學生不明其渡靈之原理為何,請恩師開示。

南屏道濟古佛示

    靈山修持,其實最根本的實相,是要真正能明白透徹人之生命不僅是四大假合之色身肉軀,尚有屬於精神意識的層面。而色身肉體受到器物世界加上本身「淨色根」(神經系統)與「扶塵根」(器官)的觸緣成識,在三維物質粗劣的質礙上有太多的侷限,以及凡眼看不見的空間,故為了引導本靈元神復明,即下化了關於靈性為主軸的法門。

    然而人心太不清靜,又分別、執著、妄想,使得太多自我意識高漲,即使透過靜默,碰觸到靈界超自然物質障礙的領域,即以為自己高人一等,天賦異稟,不可一世。種種不符合大道的行為表現掩蓋了靈力出頭最根本的目的。此乃是外界對行走靈山最難以接受之詬病。

    行走靈山者又普遍以具有靈通能力而自滿,對於真理實諦排斥。殊不知悟道見性者才有資格「從空入假」,一般未臻自性顯發之人妄言:一切法不用學,其實他們根本都未達標。所謂一切法門不用學,對於見性之人而言,確實非由學而來,但若是沒有證到那般境界,切不可誤導眾生。

    靈山渡靈渡到何處?渡又是何種程度?吾來問問汝等,給一點腦力激盪。()渡他累世的靈,即所謂收自己的圓,是否?當時的緣,說得好(指量子糾纏)!但汝等莫忘了,三界之內都仍未臻一真法界。意識認同了那個境界,那個境界即由幻覺變得十分真實。所以一幫人若集體認同了一個虛擬()境,那個境界便會在某個空間成立。

    所謂復古收圓,是不是真的?意識認同了,尤其是集體意識認同了,即構建那樣的實相,在宇宙的某個時空上演那齣戲碼!這樣開悟了沒?那即是量子糾纏,是不侷限於時空的障礙,繼續認同,繼續糾纏,休想出離幻境。

    比方說,咱佛乘道場目前的因緣浮現,難道不是上蒼與汝等的意識認同所形成的一股量子糾纏?(譚:在後天才有糾纏,合一回復先天,即是收圓。)對!對!以假修真。渡靈有影嘸?確信認同,在於另一個空間,受感召的靈界亦會有一定的量子糾纏,但畢竟不符合於究竟實相,反而陷在一種更複雜的意識循環陷阱而且有些所謂帶天命的靈通者,所接收的訊息來源相當沒有安全性,因為靈界無形的靈體很多,來戲弄或討伐的更佔多數。況且行走靈山者窮其一世不致力於解決自己之生死大事,以為自己是在代天行道,卻又不明何謂真道,豈不顛倒!

    靈通能力本是元神本有之功能,但在於聖智未彰之前即濫用靈力,恐獲殃不淺,此不可不慎!(譚:靈山只在汝心頭。)何必東奔西跑!到處跑,因以為靈是受質礙的,那是行走靈山者的執著。跑到荒郊野外渡靈,當然也是跟那些執著性強烈的眾生相應,不僅使自己沾染互相糾纏的執著能量,而且容易增長自己靈力的執念。因此若想提升,必要回歸到自己的心靈,見到自己的真如佛性,否則不斷地在六道中輪轉,當面與真理正法的因緣錯過,是最大的損失。

    說到此,吾特別叮嚀一個佛乘的核心觀念,即是修佛乘者必要接受因果法則。業報若現前時,正是成道進階最難得的契機。能不能坦然接受,是有沒有入道的基礎指標。莫仍遵循世俗理諦,一味企求趨吉避凶。真正的趨吉避凶是早日彰顯佛性,捨離一切幻化世物牽掛,以證道為不可取代的唯一價值。明否?

2020年聖示第八十二篇
聖示:識障未除理事蒙塵(節錄)

    成道之次第有種種境界,此乃靈性生命所達至的層次分差,但只要沒有安住於本心之上,所修之法則謂不正見之修法,離成道之徑殊異,而難以會歸本來實相也。
    佛乘於初始即不斷要求佛子建立一個根本之信念,即是安處於真如本心之狀態,如此所修之法必可確保不令偏執。

2020年聖示第八十二篇(識障未除理事蒙塵)節錄

初果聖者謂入流而無所入。乃至四果層次當中之三果境界何以言「不來又實無不來」?此乃對於一種修行境界之形容,在於法性真如之理體實無來與不來,因真如法性不入生死(),湛然常寂,本不動轉。

    然而以法相而言,雖本質、本體為空性,卻有因緣暫和之相狀,故言「實無不來」。解經當於理趣中悟,非是在字面上去用意,因文字乃是因地域、因時空、因眾生之心識而各有所解,若僅在文字上之隻字片語中計較,將甚難領悟文字般若中之弦外之音()。觀照般若唯從心起,故真禪只能以心印心,豈是文字增減可喻()

   文字口傳標月指,

  真禪心參悟宗旨;

  離相顯真明空有,

  莫落境相隨妄馳。

2019年聖示第四十七篇
南無藥師佛  (2019.11.30.)

佛學名相釋疑

    所謂「法」是佛學運用的術語,「法」即是所有看得見、看不見的「現象」。既成「象」,即必有生有滅。心中的思想現象也是。所以一切法無「我」一樣,不俱單一性、主宰性、不變性。

2019年聖示第四十七篇
南無藥師佛  (2019.11.30.)

佛學名相釋疑

「人無我」不是僅指精神層面,當然精神層面的破除是根本,因為人具有我執,以四大假合為我,因此受到色身的感官覺受牽引心識的作用。
    要修證入於人無我,必要參悟了透四大非我(無有一實質不變的本質存在),再以精神層面,心能靜、能止,不任意妄動,通徹六塵緣影亦僅是一時因緣而生,不是真正的自心相,則可破除我執。明人無我,所謂的「我」即是不變的體性、單一性、可存在性、或具有完全主宰性,但人的生命本身不具以上三種條件,所以人本無「我」。 

靈明佛乘宗

中華燃燈印心協會

2020年第48篇共修師生問答釋疑

多寶如意藥師如來(2020.7.25.星期六)

問:何謂「證量」?其含意是否與能量有關?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答:所有一切不論有形無形,包含「心法」所謂之精神意識體以及「色法」所謂之器物質能體,無一不是與能量相關。而「證量」,此「證」字意指一個人的心識轉化過程,從粗重的色身質地與沉重的心理現象昇華到空靈、幽靜的真如狀態,並且在清幽寂然的性體之中,能應緣起現般若。此乃「證」到那般的境界所產生的能量,不論質與量都已達到相當浩大的境界,故稱為「證量」。

2020聖示第25
韓執行長叩問:
    何謂「無始無明」以及如何才能破除?因宗教界人士的說法紛紜,有的認為無始無明即是所知障、塵沙煩惱,或是潛意識中的細妄。有人說真正明心即可破除,亦有人認為無始無明不會障礙修子出離三界,但會阻礙成佛,需要經過漫長的過程才能逐漸消失。

阿彌陀佛示:
    無始之意,因以為有時空之幻相錯覺,故有種種無明連續衍生。當破除根本幻相,何來開始?何有終了?但此甚難三言兩語道清。

    吾勸汝(修子):欲了解無始無明之前,先拋下無始無明之知見。知見立之為無明本,在建立知見的基礎上欲解悟無始無明是為顛倒。當證悟到一定境界,必定破除一定之無明障蔽,因此為師若開示,又為汝建立知見,反而阻斷汝證悟之契機。不用以頭腦去想像,因如來佛境早已超越人之認知。怎麼想都是錯的,唯有親自契入。明否?
    欲破除無始無明,說難不難,說難亦很難。難在思想認知沒辦法空掉。成道豈有不明何謂無始無明?根本亦沒有所謂無明。 

韓執行長問:
    無始無明的出現,是否從每個靈體出生在無極天時的第一個起心動念開始的?

阿彌陀佛示:

    一念一世界,汝怎麼理解都還有侷限,但也不能說汝想得不對,只是沒有全面性而已。

2017年仙佛聖示第十四篇
師生問答
南無大日如來(2017.5.2.) 

    清靜法身放光明,大日遍照無礙性;

    如來本體自家珍,佛之層次漸次境。

:佛境次第

    今日降來淺論佛境次第。修子常言,古大德修證之論述,以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作為證悟之註解,故後代修子紛紛以此明心見性之境界,作為修道之終極目標。然明心見性之境界絕非以文字、語言得以詮釋分明,必以實證心悟方可契入如來心門法要、佛境次第也。 

一、學員問:十法界之佛位是否仍未明心見性?仍習氣未盡除否?十法界之佛早已解脫二元分別,不入對待,達清靜平等之無為,超越菩薩二元分別之境。是以應身佛,如大道天書所載,佛境初地(微微初識之境界)是否未達明心?實已明心。是否見性?是為初見,而未至顯性。見與顯屬不同層級,因十法界中之佛尚存一品無始無明未盡。 

二、佛境次地是否即為一真法界之境地?入於佛境次地,進入性體本體,漸而展現無量光、無量壽、無量福德、無量智慧,本體起現光明,分證法身入不退轉也。 

三、佛境三地,微塵沙惑、無始無明盡斷,通遍法身光明剔透,本明盡現。大羅金仙乃亙古如來,放大光明,常寂光淨土顯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化身也。 

四、虛空實寶淨土之上還有四百多個淨土?虛空實寶淨土以及其上之淨土和常寂光淨土是何關係?虛空實寶淨土乃為泛稱,虛空之中有太多淨土,難以數計。與常寂光淨土是何關係?此為體用關係。人之思惟常因見惑、思惑而生起分別。法身與淨土關係,此乃唯靠心證,難以描述,說一法,落一執,反將靈覺蒙蔽。此修子必要慎之、覺之、察之矣! 

五、上述淨土是否古佛金仙之居所?淨土乃為佛之本願所成,非是居()古佛金仙之「所」。有「我所」則不解如來真實義。修子自性身中亦是古佛金仙之居所,汝等身中之亙古金仙是否已甦醒也?佛之境極品,一切處皆是佛之法身,皆是如來。故遍法界、盡虛空,一切萬物都是一體性也。 

    微妙如來法身佛,不離分別難捉摸;

    無明漸破現法身,轉識成智證佛果。 

    今日以此開示引領佛子入佛位之堂奧,然修行境界確該親證,可提出同為師印證,仙佛卻不宜過多著墨,以免佛子靈覺反將受阻。勉韓執行長,汝之修持境界確有進展,亦十分用功於真理研會方面。為師提醒汝與諸賢生等:必要善用日常隨機浮現之人事因緣,檢視自我對人我分別之心相,是否已達真平等、真不起分別。唯有不斷自我驗證,自我淨除,方可將無明漸斷,使本明早日彰顯、起作用也。

靈明佛乘宗
聖示第六篇(重點整理)
師生問答修學釋疑
南無燃燈古佛降(2020.1.11.星期六)

陳秘書叩問:道源與一炁是否相同?

南無燃燈古佛示:

    道源可理解為本體,一炁可理解為道用。一炁可化萬般、體、相、用,其間關係微妙。如此汝能明晰否?

    一炁以當代之名詞,可理解為無量無限之宇宙本體能量總樞紐。所言般若已是一種應用顯化之功能了,一炁是隱而未顯之初。修證入於一炁境界,此可定為修行之最終目標,但過程當中尚有諸多沿途風光。因每位眾生心識狀態殊異,汝所言如何修證一炁,此必是因人而異,但悟達至一定層次之時,即會出現一致的證悟境界。

    一炁者乃是清靜純然之能量,若欲融入那般寂滅安定之境前,必須將妄識起伏之狂心止息,此乃最基礎之入門而已。一般人連心平氣和都作不到,更遑論融入先天一炁。

2018年聖示第1

南無大日如來佛(2018.1.2.)

偈曰:    南無自心本即佛,大日光輝映心德;

    如來本體自珍寶,佛性啟發法門多。 

    聖示:自性佛本在 妙用彰如來

    何謂印心?心乃無形,無所在,無所不在,故具廣大無邊之作用力,而印心之前必須先將自性心燈點燃,方可相應於燃燈佛,是以正大、光明、博愛、清真、無為、公正、無私、寬廣之心,方可同諸佛心相印,否則光以印心法門為號召,心地如是晦暗,又怎契合?

燃燈印心法門─燃燈分為兩個層面:

一者燃啟自性靈光明燈

一者引燃有情眾生之心燈,同登光明性海。

    當然所有法門終不離心,但在於心上探究,反而入於陷阱。修道者追求之終極成就為明心見性,而以往證道者則慨歎:成者此心,敗者亦此心也。心若不停起用分別,又如何窺見不動之性?

虛空妙傳心法,此乃上蒼應當下因緣所下化之修行法門。法門者主旨在裨益有道、實修之行者,有一道可資依循的回天門徑。

    虛空者,必要有超脫三界的如實回歸境界,故聲稱虛空傳承之法門即不容摻雜後天二元意識形態。凡事皆當以仙佛廣大之慈悲弘量作為自己繼承聖志之處事標準。

    妙傳者─妙者玄奧運化,不因世間僵化之對立觀念來阻礙內性本體之彰顯。並非口頭宣稱、談玄說妙,而是切切實實地沉靜妄動之識心,使本體妙真如性可自我開顯,不假外力。心法者即是自然由自性本體之道所運化、彰顯之性德,故有道有德方是成仙作佛之基石。

    契印真如─一般若以凡心意識想像,以為有境界、有標的可希求,其實真如於每位眾生之內在,從未曾離,只要休歇妄心,將動盪生波之投影靜止,即可常在真心,契印真如。

    虛空妙傳心法基礎命功之動功,乃是熱身動作而已,連初階尚未及。以聚焦之方式乃是試著收斂向外奔放的識心,而「本心」之甦醒前提必要靜至寂然,若尚保有意識分別,那本心根本冒不出頭來。

    後天靈氣打通氣脈,此是一種方式,亦屬過渡,因要引導學員從有還無是需要過程的。性功確實要以命功的紮實基礎來配合,否則內在氣場紊亂。心不平,氣不和,容易引動妄識,生起情緒反應,故身靜、心定是必然的。

    後天氣滋養本靈,此應反過來,止息浮動的後天氣,將心定靜下來,讓先天本靈之炁滋養色身。先天炁自然運轉之時,本靈元神早已復甦,因為本靈元神在那般的條件下方可能顯現。在先天炁運轉,由元神作主的運行,即是所謂的融入法身。在本體法身所言之「壯大」,此「大」非彼大,非相對於小之大也,乃是廣大無量無邊,不可窮盡而謂之,故不能以大小去思惟。

   「帶功」一詞亦是方便修子常保正定三昧之境而勉強以「名言」謂之,絕不可帶有任何企圖、勉強、刻意來理解。

    一般修子常偏重一方,有者重於修命,有者重於修性,但性命雙修本不可分割,強烈區分則難以成道。

    可否純一即決定靈等之層次,而質變、量變一切發生在自然而然之中。何等心量即相印何等品質的頻率,若要與諸佛能量共振,須先超凡入聖。提升心性、斷除不良習性是基礎,佛魔之道在於能量分歧之兩端發展。

    擴大胸襟、心量、公心、無我、出離二元…皆正確。是非在於修行之人而言,容易分判,但出離生死輪迴不是僅由斷惡修善即可超出三界,困難在於如何覺察如塵沙般的細微心念,此更加難以掌握。

    一尊佛主理一個法門是方便汝等針對各項法門去契合。所言眾學員各自在家中之時,當然亦可同虛空界仙佛相印,只要能夠相應契合即可,重點在於仙佛與佛子之間的感通。高階與基礎只有自知,當然在面對外境緣相之時,正是驗收自己修為功夫火候深淺之機會。

玄玄上人(2019.11.2.)

言修丹,心中一起「修」之念想,其丹難成,充其量是一股氣團之覺受,所謂金丹不動之本體乃不求而就。專注僅是制心一處之功夫,起念制心已失自然。初期凡人氣盛,以心導氣尚猶可行,若欲達上層真功,口鼻氣息之持守早已超越。

玄玄上人(2019.11.2.)

「活竅」一詞是形容先天靈炁不受制於任何之處,即是沒有任何質礙,正因人所秉之先天靈炁是人身中之元氣活寶,而心之導向驅動形成後天濁氣、濁精,故修子常在未入「道門」時,尋尋覓覓,欲找到玄關,卻不明動一念方位之迷思,已入象界。所謂藉「活竅」入門,進入真炁之途徑,其竅不在內,更不在外,實為無有內外之隔礙,方是「活」竅。

如何降伏其心?

心智內化出版書

第十一章 真相

    如何降伏其心?凡夫者慣以妄心造作,故降伏首要顛覆能、所、主、客之二元性對待思惟。一般凡夫以為降伏者即是有個「我」要降伏「我的」那顆妄心,此不外乎心上加心,終是以妄制妄,欲得清靜,反遭濁辱。智者當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境,心無所心,是名本來清靜心。能所雙亡,始歸寂然,湛湛瀝瀝,光明乃現。

 何謂有為法?

心智內化出版書

第十一章 真相

    何謂有為法?違反自然規律,屬妄心之造作,以分別、妄認、執取,令人以為是真,雖短暫聚合,終將滅失,是為有為法。

何謂空性?
心智內化出版書

第十一章 真相
   
何謂空性?法性本空,空為無我、無常、平等。因平等性可妙生種種差別相,因平等性無單一不變之因質,故可幻化一切萬有,即空不空之玄奧微妙。

    宇宙萬法是生滅因緣所呈現之短瞬聚合,因緣一旦分離崩解,即不復存在固定之相。法法平等,無特殊性,是為法性之可貴空性之使然。

南無燃燈古佛(2019.10.19.)

師生問答
韓執行長叩問心與性之賓主關係。以下引述之文字,出自太上道祖下化之《修真通鑑》一書P.181「簡事章」。)

一、「悟斯道者知其性為一身之主,心為一身之賓。」

靈明佛乘宗師南無燃燈古佛示:此言及性與心之主賓關係。性為大道本體之源,而心即是一股作用力。性為能量體,心是靈活透過「行」蘊產生作用。打一比喻:力量、白話力氣,在尚未使出來時,它在哪裡?那即是一股生命()能。


韓執行長問:有謂心為靈性之動能。

宗師南無燃燈古佛示然!心為靈性之動能。

 二、「以心煉性,化剛為柔,此為心主性賓。」

宗師南無燃燈古佛示:一句白話幫助汝等理解:心是動能,為何要明心?明心是見性的基礎,以心煉性可說是漸次修行,即汝等所說的淨化八識(漸修)。從心亂如麻中努力理出頭緒,時間要很長久,雖然耗時,但卻是一般普凡根性者能受的法門。不然誰不想速成,但沒有相當根器者不相應,如咱等所傳之佛乘即屬頓教,一般人比較無法理解。

三、「以性煉心,由靜制動,性主而心賓也。」

宗師南無燃燈古佛示:又一句白話來剖晰:從清淨如來藏直入,由本源下手,直入本心。汝等現在說說看,咱等之虛空妙傳心法應屬漸次或是頓法?(:是頓法,但初期仍須以心來煉性。)執行長說到重點了。初期以心來導入是必要,畢竟人處凡心意識動盪分別作用習慣了,甚難馬上止念,故初步以心入性是必然。待火候純熟之時,則元神不受識神主導。

    汝等現在來聯想一下吧:性是為生命能,屬靜;心為動能,屬動。當妄心止滅時,動能平息不妄起,生命能便悄悄盈滿全身,即所謂先天炁充沛。(韓:因此同一種功法,初期是以心煉性,等到功夫深厚時即轉為以性煉心了。)然!看功力、觀火候,但性功真理之築基亦是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所以為師等才會叮嚀執行長不要過於強調氣感,怕學員執著在氣之流通感受,反而無法靜默。(韓:以後會告知眾學員:由命功所引發的能量是「後天氣」,因仍需靠調息、守竅等有為法來激發。必須於禪定境界達至寂然不動、虛極靜篤之時,才能促使本靈彰顯,釋出先天炁。)是!汝可以用汝過來人的經驗導引,但最好不要先預告太多,令其等有太多幻想,那絕不是好事。

南無大日如來佛(2017.12.26.)

論示: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裡」

南無本體清靜心,大日普照大光明;

如來自性原始因,佛性珍寶身中隱。

 

    宇宙萬物不論有形無形,皆由  天父之本炁所化生。眾生之真如自性本體與  天父無二、無別,也具有同樣創造天地之功能。

 

    所謂「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裡」,因物理宇宙為有象有形,故有生滅變易,受其窮通之氣數所制。自性本體則無有質礙,乃無量、無邊、無際,含包有無。修子當明此理,應心存正知正見,須以有限之生命創造無限之永恆,莫以追逐外境之富足、舒適為人生之重要目的。當知一切有為法皆屬大道運化之末端作用,因緣聚合終將趨於消散滅失。修子貴以天賦之靈覺自性,合契於先天之本來大道。

南海古佛(2017.7.25.)

阿賴耶識為藏識,好壞、無記來者不拒,皆含藏於此倉庫之中。若前七識沒有淨化、轉化,則八識心田之種子日後待機緣成熟又是提供輪迴受生之資糧。如此,前七識不轉,八識難清淨矣! 

    六賊化作六神通,末那平等自性弘;

    阿賴耶識來歸零,菴摩羅識諸佛同。 

    修行學法望作佛,最難放棄這個我;

    窮其一生成經呆,不能受用又奈何。

    五根善化成所作,意根妙察變般若;

    平等性智去我執,大圓鏡智光陀陀。 

    現代眾生知識、見識廣博,學法研理皆不成難事,唯身體力行實踐較困難,又遇境慣以識心作祟,難轉化心境,此乃修行不能成功之最大主因也。

南海古佛(2017.7.25.)

    末那識乃是梵文所譯,賢生理解為眾生各別之「慣性思維模式」,是為十分貼切與恰當。此慣性思維模式之自我意識,正如賢生所言下列之種種特性,以當代之電腦作為比喻亦十分貼切。以此理解之後,即明白眾生輪迴之業識種子是如何形成,故修行欲解脫六道輪迴,轉化末那識,去除我執、我識、我相,則是至為關鍵。 

    雖宗教教義中經常提及各種意識作用,如前五識,乃至第六意識、第七末那、第八阿賴耶識、第九菴摩羅,甚至尚有更多之闡述,但修行人卻僅僅落入於一種知識學問之研究,甚少因了解每個識種之作用而真正由每個識來下手轉化。相信有一定佛學基礎之修子,皆聽過「轉識成智」一詞,然而即使能將此轉識成智之道理演說得十分如理,但自身卻未能夠執行此轉化之妙用,故道理歸道理,自身卻無所受益。諷刺地,此轉識成智之精神內涵正是將六根所接受之因緣轉化,由理論轉變為實踐之利益來成就此生也。 

    轉識成智之關鍵點,乃將前五識轉為成所作智,將五根原本放逐、貪戀聲色感官之主控權收回,將靈通神性之功能轉化為成就法身之妙用,再以第六意識可生萬法之功能轉成妙觀察智,不攀附諸幻之假相而洞鑑實相,而第七末那慣性之思考、分判,必要由二元之分別、執著中抽離出來。不分別方可達真平等;不執著方不會因顛倒妄想而產生我執。 

    末那識是一再產生、加強幻我之假相,故不正視末那之頑固意識形態乃是自我習性之根源,必要突破人我二元對待之種種幻象,方可入於真正的平等性智。

(副堂主義雄,論有餘與無餘叩問)

燃燈古佛示:

吾以另一個角度切入,否則坊間已有太多解釋了。若再給一個有別於以往的開示,又是造成對錯的辯論。吾將有餘與無餘以有餘習與無餘習來剖析。阿羅漢之所以尚未臻至正等正覺,即尚有餘習未斷。佛則是清靜、圓滿。如此之角度,汝理解否?所謂有餘習,則法執未斷,不明究竟實相。佛無餘習故湛然澄明,早已斷除我執、法執,故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譚教務長以比較佛乘命功與傳統丹道功法異同之論述叩問)

燃燈古佛示:

  汝以頓漸來分析咱宗脈之功法與過往道家之功法,汝用了很多時間與功夫。相信汝亦有一定之體證,否則無法由表現來作如此精微之分析。沒錯!一種是由基礎奠基、漸修而成,一種是直入本源,以頓證直入,但直入法必要配合真理,尤其是煉此(佛乘)功法者必要俱備相當之德性,否則容易走火入魔。直入即是直接契入清靜本體之性海,由上往下修。若沒有一點底子、根器,容易心生高耀,反而離道更遠,更遑論煉虛合道?但由所謂第九意識之清淨如來藏契入者,若根器夠利,確實是可事半功倍,因直入本心性海後,要斷除後天習染,猶如慧日普照,可破除千古幽暗也。

 

  汝方才所唸之分析論述,可視機緣與有心修持性命者共研也。了解道家功法亦可為漸修學子建立一道入門之捷徑,但對本身覺性根器較利者,則可引用頓入法。

                                                      

(譚教務長叩問:報身、化身、法身可解釋為我們的身、心、靈,是否如法?三身成就也就是身、心、靈合一,必須透過性命雙修而圓滿?)

燃燈古佛示:

汝以此角度切入分析三身與身、心、靈之關係,當然恰當,因雖有些宗教對三身以及心、身、靈有不同之詮釋,但汝以人身為主體來解析,亦不失本來,本來即小周天可擴及大周天。先把自己身、心、靈之關連搞清楚,再進一步去聯想人與大自然間的微妙道理。面對現代人,先把複雜的道理簡明化,而現代許多宗教都習慣把道理更複雜化,讓新一代年輕人聞之卻步。雖然三身尚有其他面向的表現,但汝以每個人自身為角度切入,比較好體會。

                                                      

悟道之「虛室生白」

燃燈古佛示:

    可以能量來解釋,因心定靜至寂滅時,反而先天元始之祖炁不但是恢復,而且是增強,如汝所言,至飽和,甚至會有爆點,產生無量光芒。但這是汝已有所領悟的通澈。若對一般沒有概念之人言及,反而會讓這些解釋造成慕法者障礙自己體悟的落實,尤其現代修行人多圖現成,不喜一步一腳印,有時拾人牙慧以為在修行就不妙了。又汝若提出此見解,沒有體證者聽不懂。稍有自我思考能力者,又不一定能認同體會,故每個人對修行,尤其是悟證的功夫,真的很難說清楚。

                                                      

本宗脈宗師南無燃燈古佛(2019.4.25.)

偈曰:

      靈明鎮德弘道諦,燃燈心法覺性理;

      佛乘自證渡迷情,般若廣運咸如意。


黃副堂主請示:《心經》中所云之舍利子意指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或另具深意?


宗師燃燈古佛示:《心經》乃總持大般若經之精華,是諸佛之心法,故以佛乘心法而言,必以實相空性之智慧來解證經文之每字每句。故此中所喻舍利子即當意指自性、真如、佛性、法性等。以如此悟入,方可契合諸佛之圓覺性海矣!


節錄:靈明佛乘宗著作(佛乘般若第十七篇:解脫)


  所謂般若乃解性空生妙慧。人若欲離生死苦海,必立定堅志,不該隨順自心過去之凡夫習氣用事。如何解自性之空明大智?必先捨棄人我對立之心境方可契入,否則一切外來助緣亦達不到啟迪之功效。自心若困陷於人我對立之境界中,無疑是對自性覺察力樹立一道堅固的高牆,使自己成為悟道、佛性顯現之絕緣體,因此修道必先打破人我親疏與敵友意識所造成之限制,莫因小而失大:因小我之凡心意識而失去大光明本體之自在神聖。如此方能真正悟入佛性,達宣化佛乘之境界,成就則非一般修學人天福報之短暫果報可相比擬。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降(2019.2.13.)

問:心行寂滅轉法輪,要能心行寂滅即是放下起心動念,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才能轉法輪?


  人皆脫離不了心行,活人則不可能放下起心動念。心並非不可行,而是行之即滅,不入行蘊,則不藏識、受薰、持種。此同黃生所問何謂「捨識用根」可一併解析。


  捨識用根一詞亦是修行者為各自體悟所下之註解,而文字語言往往因時空、國度、語言障礙,加上各自解讀、理解之差異,時常使得後代人受文字障,或依文解意,難契本旨。尤以時下正值末法,資訊傳播普及,眾說紛紜,眾多修子一頭墜入似是而非之經教論說之五里霧中,尚以為是深入經藏,非但無法智慧如海,反而飽受知見障礙。


捨識用根:識為根塵相觸之了別功能,捨了識之了別作用,如何轉煩惱成菩提,又如何轉識成智?


  若硬要詮釋捨識用根,則是以靈性真如之清明狀態,將佛家所言之淨色根(勝義根)之靈性作用,配合扶塵六根來善加調御,以圓滿周全萬法因緣,而主要在能轉妄識成佛之智智。識之功能僅作用在覺照而起現妙智之條件下來善用六根,而不因著色相致惑亂本心,不受境牽輪轉生死,不起妄想使行蘊相續,意不顛倒、分別而含藏入識。


投生人道著境相,理出頭緒出迷障;

見性鑑真知玄妙,層次分佈心導向。

生滅妄心當立斷,心行寂滅法輪轉;

捨離執著識心纏,善用六根契本然。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2019.2.13.)

轉大法輪者必是已能與大宇宙之能量及訊息場串聯融貫,故其有廣大無邊的威德、自在功德力,能隨機示現種種神通變化,以攝受有情,導歸光明大道。


心行寂滅轉法輪,要能心行寂滅即是放下起心動念,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才能轉法輪?

  人皆脫離不了心行,活人則不可能放下起心動念。心並非不可行,而是行之即滅,不入行蘊,則不藏識、受薰、持種。此同黃生所問何謂「捨識用根」可一併解析。


  捨識用根一詞亦是修行者為各自體悟所下之註解,而文字語言往往因時空、國度、語言障礙,加上各自解讀、理解之差異,時常使得後代人受文字障,或依文解意,難契本旨。尤以時下正值末法,資訊傳播普及,眾說紛紜,眾多修子一頭墜入似是而非之經教論說之五里霧中,尚以為是深入經藏,非但無法智慧如海,反而飽受知見障礙。


捨識用根:識為根塵相觸之了別功能,捨了識之了別作用,如何轉煩惱成菩提,又如何轉識成智?


  若硬要詮釋捨識用根,則是以靈性真如之清明狀態,將佛家所言之淨色根(勝義根)之靈性作用,配合扶塵六根來善加調御,以圓滿周全萬法因緣,而主要在能轉妄識成佛之智智。識之功能僅作用在覺照而起現妙智之條件下來善用六根,而不因著色相致惑亂本心,不受境牽輪轉生死,不起妄想使行蘊相續,意不顛倒、分別而含藏入識。


投生人道著境相,理出頭緒出迷障;

見性鑑真知玄妙,層次分佈心導向。      

生滅妄心當立斷,心行寂滅法輪轉;

捨離執著識心纏,善用六根契本然。




釋迦牟尼佛降

偈曰:

      利器大心登佛位,鈍根愚癡歷萬劫;

      即身成就非誑語,頓斷無明證妙覺。

      阿僧劫者不可數,恒沙惡念謂三毒;

      真如性體光明現,照破無明塵劫度。 

    今日來解答黃副堂主提問有關「三大阿僧祇劫」之真義。

     雖吾曾言:「我於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勤苦方成佛道」,此言因末世眾生難解如來意,難會聖者智,不免依文解義,以凡心揣聖意。雖是如此,若末法修子可慕道知修,縱不能會解聖意,但因根性略鈍,故以方便導引,亦不失一道漸修漸證之權宜次第。

     然!靈明佛乘立世之本旨在於破迷顯正,故吾今日略將頓證與漸修之法分別述之。欲成道者唯由一心參悟,因「心」者乃萬法之根本,所謂佛乘者,即宣「不二之法」,直下便會直登如來寶地,是為溯本歸元之根本教義。雖根性有利鈍,而本源終無異。

     若為天生利根性者,得聞如來宣示第一義諦,便可直下密契如來微妙威德加持,起大心力者,瞬間集聚不可數、無量劫之圓滿資糧,不假漸次,又契佛真如光明本體,見性頓斷見、思、乃至塵沙諸惑,安住本源清靜覺海,不歷僧劫獲法身,利根圓通,一生頓超十地,惟悟道即身便得解脫。然!切不可少大信念,所謂信者深知自心即佛,念念不落凡夫眾生妄想,安住於本心清靜法體,又當具大精進力。真精進者非在相上費工夫,真精進、大精進者乃勇猛斷除一切無明、微塵、沙惑等,明我、法皆空,不受染著,因無明盡淨、慧力定靜而達究竟也。

     此一佛之乘確非末世眾生悉數可受持,小根小器之修子聞則不信,反生毀謗,故權教菩薩不忍眾生苦,不容聖道衰,而以方便法巧立凡聖階位,以資修子依法漸入菩提聖道,引導佛子漸次修行,由凡夫、賢者、聖者之位階循序而修,從而伏斷見、思、塵沙諸惑,由中觀不斷累積成佛資糧、加行、見道、修道而達究竟佛果位,給予尚有我執、法執未伏未斷之修子有一可遵循之依止,亦是末世修子一個方便權宜之教法也。

      雖言佛乘謂頓契,落實斷惑登覺地;

      最忌欺心假修行,利根絕對合聖意。

      頓證漸修觀根基,無有分別無高低;

      實相非相無緩急,時空一如皆合一。

      成佛早晚有何異,佛與眾生終不離;

      解脫之人真自在,心境差別覺與迷。                                                      

功德在法身中

何為禪定?

  有謂「妄念不生為禪,坐見本性為定」。對境無心,心不住一切處,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即了了見本心、本性。


 《六祖壇經》中說,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此時的心即是《金剛經》中所稱的「無所住心」,能保持法體清淨。心不亂,是指面對一切外境之時,內心不起妄念,不受染著,不去攀緣,能保持如如不動。能面對外境不生心,這才是真正的「無念」。若於境上起念,一切塵勞妄想便從此而生。 

  真定中的無念是見諸境心不亂,而非百無所思。佛乘的修持必須落實於日常的生活中,利用隨機浮現的因緣來磨練、考驗、提昇自己,除去我執與不良習氣。若僅是一味執著於打坐之時將一切念頭斷絕、百無所思,入於所謂的「無記空」,這樣的無念會使自己陷入小乘所落入的「頑空」陷阱。

  修禪不可執著於任何一法,若有任何執念即如同微塵沾滯在心,會使得自性不能顯現。若執著於相、受外境影響、或處於二元對待之境,則易生出妄想、分別之心,即會遠離自性。六祖惠能禪師說:「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不能染,即是見性」。什麼是正見?不起心分別之見為正見;一念不起,又一意不散,處於無念之真意狀態,保持本性的靈明覺知,亦是正見;佛乘功法中的契印真如,使本靈甦醒,讓法身壯大,更是正見中的正見。


  壯大法身何以如此重要?因修得法身壯大,融入宇宙虛空道體,即是證得永恆之慧命,自有無量功德,可超越因果業力之干擾。六祖指出:「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可嘆的是:當今世上各個宗教門派的修持仍停留在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的層次,都是在往心外求道,結果當然是一場空,只能繼續在六道中生死輪迴。

                                                      
如意法門
編輯:韓執行長
    靈明佛乘所開設的如意法門,是由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主導。習此法門者必要放下我執,以「不分汝我」之基本精神,來相應配合藥師佛之引緣成全作用,同時亦要效法仙佛之慈心,懂得加惠眾生,利益蒼靈,因人世間看似奉獻付出之行為,其實正是上天給予之眷顧加被。

     如意法門包含法資糧、財資糧因緣以及一切良善因緣,皆可由藥師佛來引緣促成,因藥師琉璃光如來亦是娑婆世界所稱之「消災延壽藥師佛」以及「多寶如意佛」。一切良善因緣於到位之前,必要先排除業障之干擾。若能虔誠恭誦藥師佛之本願,又真誠發露懺悔之心,則已先將無形阻礙來化除,如此方能有後續良緣之呈現。前提是必須斷一切惡念,修一切善法。雖言善,但亦不可落入二元對待之陷阱,應以自然之道行自然之善。

    如意法門之啟動,並非僅以有形資糧之獲取為目的。此法門最殊勝之部份是屬於無形無相之心法下化,因正向能量之加添比世上任何物質更加殊勝。世上一切物質皆要透過能量場之累積方能成形,如何以無形無相之能量轉化成有形物質之呈現,此即是佛乘空中妙有之功夫。

    如意法門之修持主要仍是以心印心,以德相輔。心能自正,萬法自生,善願可成。不必重於形式,首重以心印契藥師佛之大願。

    共修時集合群體力量,心念專一誦唸《藥師經》,是方便導引之方法之一。持誦時以成員皆能契印真如、達佛乘之無相程度為最佳,以此集體誦持之功德力,再配合韓執行長之持咒來引動諸佛之大功德力加持,所產生之加乘效果與正向能量場足以撼動宇宙,可創造意想不到之殊勝成果。

    靜默之時同藥師佛契印,可獲得理諦上之增長、悟性上之加持、法身之茁壯、弘化上之自信等,而非僅是財源通貨上之利益而已。財源通貨對於佛乘之推展雖然不可或缺,但仍須靠心法方能成就所有法源資糧。因此藥師佛提醒:不可一味著重道財之獲得,而將此生最大之任務因緣忽略。日常之中應以佛乘之主軸功法保持時時帶功、時時契印真如狀態。面對紅塵之人事紛擾,即使受到毀謗或稱譽,皆要保持心平氣和,不妄動識心。到了火候純熟之時,即事來則應,事過不在八識田中留下任何妄念種子。此等境界已非一般忍辱可達之狀態,大圓鏡智必然呈現。


濟世祭解法門(消災如意法門)

    人類所居之娑婆世界只是個堪忍之生存環境,但絕大多數的眾生都被因果形成之力道困陷在此迷幻世界,往往在果報上再造新業,隨累世因果業力之糾纏,不斷在苦海中生死輪迴。

    有幸得識佛乘的修子,往往因為受到因果業力的牽纏,而無法順利地在佛乘道場修持受益,因此藥師琉璃光如來特別開啟了「消災如意法門」,為有心向道之佛子指引和冤釋結的方法,一方面由遭受討報者誠心懺悔往昔之業愆,並以發心所造之功德祈請仙佛代為撥轉,迴向給受冤對象,另一方面則由仙佛以因緣果報形成之過程及斷惡修善之道理,來教化眾生認識生命真相,以改造自己的命運。

    一般人皆以為因果討報、業力現前是件壞事,但以大道循環之公理來言,即是必然之現象。因果其實並不可怕;不明因果規律,一再昧心造業才是真正可悲。有時當身心受到討伐衝擊時,反而是靈性覺醒之大好良機,因此世事沒有絕對之好或壞,人心之趨向才是關鍵。只有從根本下手,扭轉、改造含因,從內心去徹底淨化,提升心靈,才是真正釜底抽薪之道。

胎息

編輯:韓執行長
    胎息又稱之為內呼吸,也有人稱其為龜息,它是道家功法中非常難得的修行境界。如何成就胎息,可說是道家千古不傳之秘。得到胎息的修持者,可說是已找到生命的本源,能以後天之軀隨心所欲貫連先天之炁。

    在上乘修煉過程中,胎息的一個主要作用,是用來培養道胎,也即是所謂的內丹(法身)或金丹(陽神)。《天元丹法》書中說:「假名胎息,實曰內丹。非只治病,決定延年。行之久久,名列上仙」。

    胎息無疑是長生之徑,仙道之門,得之者可與宇宙之炁融為一体。黃元吉真人在《中派丹道口訣》內說:「胎息久久自仙矣!」純陽祖師呂洞賓(孚佑大帝)也在《丹道》一書中表示:「欲證天仙、大羅金仙,應從胎息刀圭用功。刀圭者,金丹也。所謂刀圭養入胎息內,不轉河車(周天)也成功。」

    欲達胎息境界,初始禪坐時必先止念,心不外馳,將眼、耳、鼻、舌、身、意六神統一,凝神入定,愈能虛靜,效果愈佳。調息之過程中要用漸漸伏氣之功,也就是《道德經》中所說的「專氣致柔」功夫,鼻之氣只可輕微進出,但亦不可將心意著於口鼻。

    《仙道靜坐經》中指出:道胎從「伏氣」中結,因為胎因愈伏氣而愈長,氣因愈長胎而愈伏。初期練習應讓鼻孔之呼吸逐漸出息微微,入息綿綿,氣若游絲,似有似無。機緣成熟時會忽然感到胸腔被靈炁充塞,飽足到難以呼吸,此刻切莫猶豫,因隨即出現的丹爆會衝開全身的毛孔,使其成為毛竅,從此入於胎息之境界。

    丹經中載明,胎息的現象是「內氣不出,外氣反入」、「氣由肺出者斷矣」,也就是吸入肺中的空氣可以不用從口鼻呼出去。這些空氣全部被真如啟用後的作用轉化成為靈炁,經由氣脈系統流佈全身,因此得到胎息的人,有永遠用不完的生命能量。只要心性不出現偏差,成就是必然之事。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降(2018.6.7.)

偈曰:

     眾生輪迴因無明,妄執有我起凡情;

     無我性空緣起法,了悟無生明實性。

 

無我

凡夫眾生我執堅固,我見深重,縱歷萬劫,不悟空性,終受生死。

五蘊相本生滅,故無常性非「我」;悟得此理,即破「常見」。

自然循環,依緣隨順,應化演繹;得悟此理,即破「斷見」。


「我」非「不變性」,非「常住性」,非「主宰性」,非「獨有性」。

能悟無我者內斷「我見」,去「人我執」,悟「人無我」,入「眾生空」(人空)

 

外破「我所見」,去「法我執」,悟「法我性」,入「法空」。

 

人空、法空時,證「無我智」。

 

眾生之所以輪迴,生死不息,因有「我」執;內執「根身」,外著「器界」。

 

人、法兩破,我執不生,方可見性。


凡夫迷妄,修子執法,皆不能離諸苦,終究不能「無我」。

凡人執境,修者取法,著相修行,亦枉費功夫也。

 

轉凡入聖先無我,修行悟性不偏著;

若存我見言修道,多劫輪轉空蹉跎。

 

悟道先去我執,悟法相皆幻,無一法可得,無一相可取。

 

性、相互為體用,不落頑空執取涅槃入小乘果,亦非究竟

 

佛乘不偏空,不慕涅槃樂,不取有眾生可渡,不入對待法。

 

行中道自然,常觀五蘊假合為無常性,深觀因緣解空性,廣行惠施益有情

 

故咱既已佛乘宗脈立世,當落實大道真理實諦,由理論名言之基礎,入於親證實行,方是正道也。

 

      佛乘入門必無我,我法不破是邪說;

      執相辦道拼排場,證明我相仍未破。

 

      無我境界道不盡,稍加提點攝心印;

      時時保任清靜心,本源澄澈現光明。

 

      人我對境基礎功,我執固化陷其中;

      遑論悟道弘佛乘,無我真諦當融通。

                                                        

靈明佛乘宗

韓執行長論述:佛性

    人體中因有「本靈」方有人世間所謂之生命。本靈是個能量體,在沒有身體之前即已存在,其品質和宇宙中的道體完全相同,亦可稱其為先天一炁,故本靈可說是人體中的「道」,只因心識之作用使其蒙垢而落入後天象界,出現一個身體。此即是第八識阿賴耶識的造作,因落入無明而生生世世不斷生死輪迴,難以回歸本源。人類修道修的即是先天一炁,參禪打坐,煉的也是此炁,成道也是此炁。此炁無名可說,強名曰道,在人身中則是卷之而藏於密的元神,亦稱真如,彰顯之後方能成為法身,也即是佛性真如為體,佛性為用


    元神之特性喜好清靜,若要將其喚醒,唯有從修清靜心入手。清靜心是如如不動的「本心」。有謂「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因本心不同於由眼、耳、鼻、舌、身、意所組成之後天「識心」(亦稱凡心、俗心)。識心起念,不論好念或壞念,都是妄念,所造成的即是善業或惡業,未來都要由自己去享受福報或承受因果討報。福報俱足未必是好事,可能是繼續輪迴的因子。若發心想要出離六道輪迴,超越三界,永遠逍遙於虛空天界,唯一的方法(不二法門)即是由本心入手,啟動先天本靈,壯大法身,融入虛空道體,和眾多古佛金仙同參道光,那裡就是所稱的常寂光淨土,也就是宇宙主掌 天父的光明無垠之大愛懷抱。


    現在已入於末法時期,天時愈來愈緊急,災劫頻頻,修行的環境愈來困難,因此 天父不忍任由自己在地球上的兒女自生自滅,因而親頒道旨,成立靈明佛乘宗,命所有天界仙佛相挺,下化法資糧,幫助利根器與上根器者以最快速的性命雙修功法,回復靈性的潔淨、清純,於當世成就佛果,不再入輪迴。

靈明佛乘宗

虛空妙傳心法

引導修子入於佛乘修持

編輯:韓執行長2017.11.6

    虛空妙傳心法被上蒼定位為佛乘入門必修的基礎功法,包含用來幫助初學者打通全身氣脈的動功,主要的目的是以最快速、最安全的方法喚醒初學者沉睡中的本靈元神(真如),啟動源源不絕的先天生命能量(),替未來法身的顯現、成長與壯大作好準備。

  靈明佛乘宗大宗師虛空上德人天古佛(虛空上人)叮囑所有成員不可懈怠,必要加倍認真來吸取佛乘之精華,對於先天虛空妙傳心法之法要,必要重點薰習。所有成員必須懂得將此一功法善加運用。

    此一心法由方便、有為的動功作起,引導佛乘修子逐步入於無相修持,從神不外馳開始,以本心與兩眼合成的焦點,向內觀照自性,啟動本靈,引動先天之炁,打開全身氣脈,然後於不思善、不思惡的清靜純一狀態,逐漸壯大法身,並進一步提升功法,於每日行、住、坐、臥中,時時帶功、時時契印真如本靈,與大宇宙以及虛空天界之高層次能量相印。靜功的部分可接續宗師燃燈古佛所指導的印心法門。這整套環環相扣、不斷向上提升的功法,都屬佛乘無上心法。

     虛空妙傳心法所接收的能量是屬於虛空天層次的,都是紫金色的高頻率能量,是由虛空先天一炁所形成的磁場與氣場。護持眾修子的仙佛都是虛空天的古佛金仙,其中有近三十尊是地球此一元會開始有人類的六萬年以來,首度降來地球與人類眾生結緣。

     經常來下化指導眾修子的古佛金仙,包含本師釋迦牟尼佛、藥師琉璃光如來、阿彌陀佛、大日如來、宗師燃燈古佛、大宗師虛空上德人天古佛。當然更少不了掌人盤的南海古佛以及掌道盤的南屏道濟古佛。

     靈明佛乘宗是由    天父為因應三期末劫而頒旨設立的道場,因此 天父、無極皇母、玉皇玄靈高上帝以及上界天的所有仙佛、高真,都是本宗脈的堅強後盾。

    虛空妙傳心法所教授的是性命雙修的功法,是可以幫助眾生當世脫離生死輪迴的方法。修習此法並不困難,但是必須在虛空天層次的高能量場中精進不懈,不斷壯大自我法身,才有成就的可能。

    除了動功與靜功外,修持者還須在仙佛下化的宇宙演化真理中不斷薰習,以改變固化定型的思惟觀念與意識型態、去除障礙進步的不良習氣、擴大心量、提升心性,並配合一些積極的作為,包含儘早跳脫二元對待境界、縮小自我、甚至進入更佳的無我境界、確信自己與萬物眾生為一體、行事皆以公眾利益為出發點、以平等心對待一切人事物,發揮大愛心,還須有強烈的出離心:誓以此生假我之體的餘年修成正果,出離生死輪迴,超越三界。


    後期的具體的作法,是經由「契印真如」的主軸功法,確保每位佛子於日常中都能由自性如來當家作主,不讓後天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有造業的機會。由於佛乘是「破法」,而非「成法」,進階過程中,雖有功法可修,但不可執持。每位佛子必須認知「法無定法」、「萬法皆空」的真理,方能對一切外境都看得開、放得下,不受染著。最終連最上乘的佛法都必須捨棄,讓一切回歸於本自具足的清淨本體,方可讓法身於虛極靜篤中融入大宇宙虛空的道體中。最終經由真空妙有的展現以及仙佛恩師的認證,可以知道自己當世即已證得菩提。 


南無燃燈古佛(2017.12.1.)  

    虛空妙傳心法亦是仙佛開啟一道修煉之功法,由仙佛下化能量,諸子以契印佛心取得能量,迅速提升。此乃仙佛運用快速幫助汝等加強能量之方法,但若汝等不能於日常當中時時精進,加強用功,或老是依賴仙佛加持,無法啟動本身之能量運行,則較可惜!因此藉仙佛之大能量灌輸,再自我運轉,讓自體能量發光發熱,方可淨化自身之垢穢不淨氣場。非諸佛沒有時時加被,而是自身亦要時常保持高頻率之接收,方是正道。                                                  

靈明佛乘宗

真言密契法門      

韓執行長編整2017.10.06

    誦經、唸佛、持咒對於一般修子而言,僅是一種方便法門,其實仍是以妄制妄。心之作用是造就萬法之根源,人之心念瞬息萬變,如何在妄念紛飛之時,能當下察覺,轉為念念清淨,即是修行功夫。若誦經、唸佛、持咒之時心亦不得清靜,那即連以妄制妄之等級尚且不如。

     靈明佛乘的真言密契法門是由南無大日如來主導、傳授,作為上蒼下化能量、淨化氣場、幫助修子壯大法身能量體的管道之一。經由持誦真言咒語,可以引動仙佛之能量加持。所持咒語不限於時間之長短,亦不限單一或多種咒語串連。文字音韻之功用大小,來自於「心」之力道。實際效果則取決於持咒者之心是否清靜以及所展現之力度是否夠強。心之念力多強,作用力則有多大。

     仙佛降來加持眾修子時,接收者必須不再是絕緣體,方能受益。靈明佛乘的修子多半無此問題,因入門的基礎功法可以幫助每位成員迅速打通氣脈,啟動先天本靈元神,與大宇宙的高層次能量接軌,但每個人的接收度則由其靈體與心量能承載多少頻率來決定。

      共修之時可採全體齊聲持咒或由帶領共修者單獨持咒之方式來進行。集體持咒時,所有成員必須以本心契印真如本靈,保持帶功狀態,方能有良好的效果,可藉全體之念力、心力、聲波震動頻率,同諸佛能量共振,化解不良之氣場與陰氣干擾,因此持咒者本身之心力所散發之能量場是為關鍵。持咒者之心力、念力皆要保持在清靜、光明、不起一絲雜念、妄想之情況,方能得到佛光能量加持,也就是與大宇宙之能量場貫通串連。誦持者若心亂如麻,則誦亦無益,得不到佛光加被。

     共修時若由大日如來授權指定之領導人單獨持咒,其之修為必須達到相當的層次,方能以其清靜度、夠強的能量體與較高的振動頻率,以咒語引動大日如來以及虛空天界眾仙佛的七彩佛光加被,產生極為殊勝之正向能量場。現場聆聽真言咒者此時若能細細觀想其光波能量之散播,能真正沐浴於當下之磁場,則任何業力即刻消散。亦可於聆聽時觀想大日如來,信心多強烈,力道就有多強勁。

    根據大日如來聖示指出,此一作法即是「將大宇宙能量之靈力驅動,下載於諸佛子之如來藏,以大光明之秘碼淨化垢識,由聲韻校準頻道與頻率,將眾修子之內在小宇宙與大宇宙共振、接軌」。

     持咒雖然對於修子有助益,亦能釋放效益利潤有情,但仙佛告誡:持咒者不宜對於此法門太過於依賴。獲得大日如來許可習此法門者,首先必須相信自性真如產生之妙用,此為契印仙佛之第一步,繼而須能以無染之本心印合體內先天之如來本體,並相信自身是佛,方可成為仙佛之代言人。

     仙佛開示指出:咒之密付,不在咒語本身,而在於可引動諸佛放光之大能量。咒語之力量來自於持咒者本身能量所形成之磁場,轉化為後天所謂的正向氣場。若持咒者本身心態不良,則殺傷力亦是頗大。欲學習者必要心態正確,能引動諸佛放光加持,這才是密語之精神所在。

     大日如來特別叮囑:真言密契法門不宜濫加任意傳授。此一謹慎態度非關分別心或不平等之心態,而是因一般初接觸者連基礎觀念皆無,若擅加教授恐因心術不正而引動不良能量氣場,造成危害甚鉅。

     宗教界有一說法認為誦經不如持咒,持咒不如唸佛,其理何在?仙佛的解釋:誦經比持咒花的時間較長,持咒又比唸佛花的時間長。時間長,容易令眾生「分心」,重點在於「心」處於何種狀態。不分心,比較容易印合真如,契入本體,因此誦經、持咒、念佛,若不是在契印真如的狀態為之,一切皆是妄。

    此外,一般人以為持誦某一咒語即是單獨與某一尊佛相映,這樣的想法是不正確的,因為所有仙佛本即是一體的,持咒者契入本心即可引動諸佛之佛光普照,已無彼此、人我之分,何來哪一尊仙佛?                                                   


靈明佛乘宗

消災如意法門(
第一篇)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降(2018.6.30.)

偈曰:

        討伐現前應認清,種種業報必有因;

        警惕世人當覺醒,超脫業力在於心。

 咱靈明佛乘宗既以根本教化一佛乘而應化於世,何以今又開啟濟世、祭解之法門?吾今降來略示:


        此娑婆世界是堪忍之境界,但眾生總迷失於苦海之中,不知出離,隨累世因果業力引轉生死,因不明因果形成之力道足以將自己困陷在此迷幻世界,而往往在果報上再造新業,不知力斷煩惱,實為可悲!


        今開闢此消災如意法門,為有心向道之佛子指引一道和冤釋結之方法。主要目的是藉和冤釋結之方式將因緣果報形成之過程及斷惡修善之道理教化眾生,由因、緣、果、報上去進一步認識生命真相,並由根本下手,扭轉、改造含因,從內心去徹底淨化,因此咱宗脈主軸在於教化與提升心靈,而根本解決問題仍要叩稟者自己由心態上轉變,才是真正釜底抽薪之道。


        世上一般以為因果討報、業力現前是件壞事,但以大道循環之公理來言,即是必然現象。因果並不可怕;不明因果規律,一再昧心造業才是真可悲。有時當身心受到討伐衝擊時,反而是靈性覺醒之大好良機,故世事無絕對好壞,人心之趨向才是關鍵。

                                                      

靈明佛乘宗

燃燈古佛傳心法()

南無燃燈古佛降(2015.3.15)

偈曰:

         南無皈依清靜地,燃燈光明破迷黎;

         古佛承領大道旨,主理佛子契本體。

         大道運行之作用,以自然平等之運行規律。雖以人之認知,甚難理解大道運行之大德徵是一視公正的自然作用,不論任何因素皆不會改變大道之運行機制,然以整體之宇宙本體作用,則包羅一切好壞、善惡。不論其因質為何,都是道之作用產生之現象,非關對錯,皆是因緣鏈所成之結果而已也。

       明察體用之本質,覺知自我真如之大作用,即可真正破除生死魔咒之綑綁唯一契入本靈之方法,必由內觀做起。先消除向外攀附之慣性,收攝六根,由抑止妄念進而深入本心。唯須先斷外緣之干擾,得到片刻之清靜。由平息到靜默再深定,將沉睡已久之真靈喚醒,內視反觀自我之古老金仙,明明白白地感受,方可言真真切切地活著,否則身雖在世,其「心」已死也。

     吾燃燈!燃何燈?乃燃自性心燈!奉我為師,必要明白拜燃燈之真實義!尊吾為師,必要將自性心燈點燃若不明本心,一切心外求法無益,一切宗教形式無功也。拜吾為師,則要由內心下功夫,而非口頭稱唸,形式恭敬而已,必要奉行正道,自然無為,行使公心,造真功德,圓滿人世一切因緣也。

        佛乘以燃點自性佛光為基礎根本,加上無上心法,般若妙智,以釋尊之法水普潤眾生,智慧法雨化為文字般若,以利印證印心法門之確實體證也。能量下化,氣場之淨化,亦是此期聖務之重要一環,是以大日如來之真言密咒配合手印(法印)之下化,是為此期 上蒼資源之賜予管道也。

藥師如來饒益眾生,藉此期因緣下化諸多因緣,圓滿眾生之願,得多寶如意,一切富足吉祥也。

(註:藥師琉璃光如來之另一聖號為多寶如意佛)

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慈悲解眾生苦,安定世界,清靜法界大願,利益三曹眾生。

 天時時機已成熟,地利凝聚氣勢博;

人和串連法輪轉,道氣佛光耀娑婆。  

 應合天機行大道,三才契合渡三曹;

 天地人倫咸受益,開宗立脈無限好。

        今日降來共會諸賢生,勉諸生首要謹守心性之公正。心乃變化萬有之根,唯有契合道心所產生之功德福報,方可稱長久富足、長遠持恒也。若悖離大道之公正,一切心機造作即使可短暫呈現,卻非永久之確實具足也。所謂順道者昌,逆道者衰也。人間福祿,以得道之人來言,是自然具足之附加利益而已。然而最為珍貴之寶藏,則是於此良緣回復本來面目,成就法身,成就自性之佛也。

 燃點心燈照本明,燈光遍映佛子心;

古道純真返自然,佛性妙用利有情。

期盼大道心法之頒行人間,能真正轉化此世界之磁場也。                                                      

南無燃燈古佛降(2018.3.20.)

偈曰:

     探索內在我是誰,認識實相伏六賊;

     本尊真宰誰是我,自我分離本靈墜。

     原來本俱神佛因,顛倒無明性不靈;

     落入太極陰陽界,識本返元合道心。


聖示:探索是否認識真正的自我

     靈降陰陽生色身,無明初始識變形;

     花花世界呈幻影,意識回薰轉不停。


     累世不明造業因,人我分別由識心;

     人人皆俱佛種性,識得本源性靈明。


     天性含因高等質,後天識神創生死;

     富貴窮通心為用,世景榮華終是空。


     認識自我旨何在,去妄明心自主裁;

     見性達道識本有,合一同源入真宰。


     人不明道枉為人,心無輕安墜苦輪;

     探索生命明真我,佛性復明見本尊。


     人不反觀心外攀,終日分判是非纏;

     修行尚不修自性,檢討他人道難參。

 

     收攝識心轉聖智,慧力智光自加持;

     自性自覺不二法,外相尋求無明師。

 

     人身本即小周天,蘊含功夫大無邊;

     翻天覆地創世界,人列三才非等閒。

 

     地冥世界二元境,能量沉重屬低頻;

     元靈落凡識心熾,業因累積累身心。

 

     人倫道德亂世興,悖道唯德輔人心;

     執善嫉惡陷對待,超越幻境達本明。

 

     認識自我本無相,執持單元離本然;

     自我中心論修道,累生多劫脫仙班。

 

     明道必能展大度,含容陰陽本一如;

     勸君喚醒元神甦,莫染幻影陷迷途。

 

     萬靈皆由源頭來,下化開荒道程開;

     分靈必得本源護,本尊眷顧助成材。

 

     執著枝末心如麻,在意細節念必雜;

     胸懷廣闊肚量大,明心見性境昇華。

 

     人秉神性俱良知,收斂識心不妄馳;

     久久契入元神位,凝神持恆不散失。

 

     真正明心識本我,首當超越是非窩;

     意識反覆造漩渦,境界提升自解脫。

 

                                                      

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降(2018.7.21.)

偈曰:

      紅塵幻中一點真,本源實裡藏元神;

      心識虛擬成諸境,記憶回薰主沉淪。

聖示:輪迴主因 記憶回薰

    人之所有細胞都是軀體之一部份,其中貯藏了一切心念意識的全息資訊。故諸佛一再重申:修行唯有由心性入手,否則枉費功夫,僅是浪費生命,而人生是何其珍貴!不知覺悟,探究生命真諦之人固然可惜,若能下定決心重聖輕凡、修道之人,倘若不知修道真諦主軸是何,僅停留於執相修行者,更加可悲,因仍在大搞生死輪迴,在生生不已的生命洪流中,由於心識狀態而不斷映現、投生三界六道,苦樂交織,恩怨糾纏,身不由己。


    殊不知心可自主,即可脫離苦海輪迴之枷鎖,難與不難在於有無超凡入聖之堅志。不立志,道心若存若亡,而謂之難啊!無非給自己輪迴再播下深厚的煩惱根。傳法者若自不立志,不足以誨人也。


    代天宣化之人,本身對於真理實相必要通徹了悟,方可達至自覺利他。若身為傳法者自心尚漂浮不定,人云亦云,似是而非,仍停留於凡夫見地,妄執外相、種種神通、靈變、異相稱奇,或心生染著、仰慕,皆因一切有為法皆生滅法,既不實,終不利於自心修證顯性。不破幻相不可堪稱佛乘修子。


    須明元神、本靈、真如、自性原自俱足無量變化之功用,清淨眾生皆本俱備,不足以為奇,更非修證自性如來修子應去依止之現象,因依止於神變之相,容易捨本逐末。故身為本宗脈之修子,必要清空八識心田中之雜染種子,方利見性。不淨空則一再回薰,不斷重複倒帶循環,即是垢穢意識形成之主因。尤其宣說傳法之人,當要求自己不斷精進,深悟實相,可藉由論道、培訓、交流來激發自心內在之悟性啟發,最忌一再將自我過往之經歷當成傳法之主軸。偶而提出輔助說法尚無傷大雅,若比重太過,則會造成偏失重點,此觀念至為關鍵。人之所以常停留於境界提升之瓶頸,主要是不經意循著慣性思維,難以截止,又自我意識甚難清空,因此阻斷接收更高遠之頻道而難以串連。


    所謂印心法門,既為解脫法門,則有別於一般三界六道眾生可互通訊息之層次。相印所有眾生之心僅是靈性之本能,因連結而可同喜同悲,但佛乘燃燈印心法門即不可以此並論而向外傳遞此觀念。印心法門之真諦首要淨空外界靈訊干擾,澄淨內在僵化之意念,由內外幻境中抽離,先由靜定方可感通諸佛之大慈、大悲、大雄、大力之威德自在光輝,此方可稱之佛乘印心之層級。此觀念必要清楚。


      佛乘燃燈印道心,四生六道體恤情;

      意識觀念應正觀,成就沉淪在此因。   

靈寶天尊降(2018.10.4.)

論:元神與識心

     

實者虛靈始祖炁,鴻蒙未判混元基。

陰陽始奠二分立,氣質潛消相貌易()

虛靈不守無所導,日月守信不動搖。

惑則失序物凋萎,遣其邪妄浮華照。

沖沖道炁抱法身,盈盈守實丹凝成。

先天元靈不淪墜,抱元守實性皈真。

 

    譚賢生所解譯六箴之「守實」,確能悟入本旨,不失其宗,可資靈明佛乘宗作為高階教授師之題材,甚為精湛,實可嘉許。

 

    論其元靈與識心,本不相離,若言有其藏留之所在,亦是人心之強加區別。元靈若可盡其神妙,即無所不至。

 

    識心倘能轉而成智,則身、心、靈、炁面面合一。初始之修煉以守竅來導引,是為門戶、途徑。待至靈炁交合,性相融洽,則密契而物命相生,時空崩解,逍遙自在,法身無礙矣!

                                                      

「靈明」之意為何?

編輯:韓執行長

    天父頒下道旨設立「靈明佛乘宗」,引導修子入於真正的佛乘無相修持。但「靈明」二字究竟是何意?


    從字面上來看,不難想像:所謂靈明,必然是與光明能量有密切的關連。靈者,天地之精氣也,是因道之運作而產生之物,由宇宙道體中的先天一炁化生而成。道不可見,此精靈之氣自亦不可見。此靈氣在人體內,是小我內法界與大宇宙外法界相通的媒介,其中之奧祕極為微妙。


    人的靈性可因修持次第不同而出現靈等之差異,修持境界不斷提升的人,其靈體最終可以成為QNA之發光體,而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可以逍遙於宇宙的任何天界,不再入於生死輪迴。


    一般人的靈,有時可顯現出光一般的放射線,故可稱之為「靈明」,但此一情況並不常見,只是偶爾一現而已,尤其是在心靈沉靜之時,但高層次的靈明是可以在定靜中因修持而產生的。


    人的本靈元神喜好清靜,不像後天的六根識神喜歡向外攀緣,追求各種慾望的滿足,所以修道之人若想啟動本靈,使法身壯大,成為靈明的發光體,必須於虛寂靜篤之中入於一念不生、不思惡、不思善之純一境界,經過長久的煆煉方能成就。


    修子只有於定靜之中才能生出大智慧,而智慧即是一種靈覺與靈光,如同一塊明鏡,可以反映出所有情境。


    萬靈主宰無極瑤池皇母大天尊曾聖示:生存的意義即是在追求生命的一點靈明,因為靈明近乎道,而道近乎無極。母娘說,每個人的生命都可有靈明,靈明只有於靜定中增長,可因修持而使生命能量提昇。修持者若能壯大法身,提昇靈明層次,使生命力充塞於宇宙,即是天人合一之境界。


    欲達靈明之境,須於虛靜之中啟動本靈深處的先天一炁。所謂的玄關活竅,乃先天一炁之動象,修道修的是此炁,參禪打坐煉的也是此炁,成道也是此炁。此炁本無名可說,強名曰道。性命雙修,煉出此炁為玄關顯現,此時即是真性現於眼前。故宇宙中之道,無非炁也。


    無極皇母大天尊曾於聖示中說:由丁酉年起,上蒼對於靈明佛乘體系之下化方式將有所調整,乃是將大道宇宙之龐大能量源,藉由先天一炁正向光明之能量場,來下化於各道場之中。凡全心投入此道場真心實修之佛子,皆可全面吸納此能量。


    太上道祖道德天尊亦曾說:五教本同源,皆 上蒼所化,是為同源於一炁,故溯本歸元,亦應同歸於先天一炁,此乃修證最終極之目標。

   

    能歸於先天一炁,即是與道合真之境界,也即是聖、神、仙、佛的層次,能以靈明的毫光照耀大千世界,嘉惠無數的有情眾生。 

                                                     

宇宙訊息概論

阿彌陀佛降示(2018.8.22.)

               

    世上之訊息以有形之相狀呈現,世間訊息是互通且串連宇宙間的訊息場。宇宙間因為維次頻率差別,以不同能量級別而分佈,故有多重空間層次與多元生命形態。

 

    人道眾生於此娑婆生存空間,雖軀體受到色身物態的質礙,但靈性心識的作用仍是活躍地存在,故會隨因緣條件之聚合而出現各種靈通作用。一般人對這種靈通現象不能理解,科學界也未能予以印證。以人的頭腦邏輯,是想不出合理的解釋,但在浩瀚的宇宙中,卻是十分平常不過的現象。

 

    由於人之靈等與心識狀態,加上過去、現在種種因緣條件的差異,因此當接觸到來自靈界的訊息時,也會因接收者本身的靈性級別與心識反映的狀態,而有不同的靈通經驗。這在外界旁人看來、聽來,是難以切身體會,再加上來自不同靈訊接收者所描述的情況,彼此之間存在太多差異、甚至相互矛盾、衝突,使得聽者更不知孰是孰非,真假難辨。

 

    就以之前用視頻媒體傳遞老天爺訊息的「○明與○愛」和另一位佛教居士所論述的極樂世界,兩者是截然不同。若單是聽聞一方的說法,都令人感到有道理。或因為通靈的見證而令人生起欣慕修道的信心,此即是這些訊息傳達的重要啟示。若在此探究何者所言才是真相,那僅是加深自己內心的疑慮,使自心落入於現象上的執著。或許汝等要反駁,認為總有唯一的真相,吾則給一說法:都是真的,也都是假的。所謂真的,因都是由「真」的而變現;所謂假的,則是兩者都是由真而化現

,不是終極源頭的真實面目。兩者為何傳遞了不同的消息?此乃與人間接收者本身之頻率及心識狀態所相應到何種層次的靈界訊號有關。切記!不可以三維世界的物理現象去思考、揣度超物理世界的奧妙。

 

    至於誰說的正確,當以不同層次之角度來理解。一者以否定一如傳統流傳那般有物質形態來解析,言淨土為他方世界的教育處所,而佛教居士卻有看到如佛經所載的莊嚴景象。其實是在不同的意識高度所展現的狀態,愈近於本源,則愈不以具象化的形態呈現。也就是說,愈相應於物質狀態,愈受境相所轉。

 

    佛乘修子可以廣泛接收各方的資訊與信息,但亦要提升自己的心性靈等。如何提升?即在任何根塵互用之同時,保持清靜不染、不著。所有根塵識界的感受都會因為自己自性空慧的觀照而轉成智慧,而不該糾結於任何一境、一相、一事、一物上去分別、認定,因為靈性落於二元空間的器象世界,即產生頭腦的慣性運作,使得非假即真,非有則無的對待觀念深植於意識,成為障礙本心顯現的層層烏雲。尤其靈的力量強大不可思議,一執著、一住著即漸漸呈現具體性的實物呈現。細微的微塵世界更是如此,因為物質不像地球空間粗重,更沒有質礙,所以能心想事成。境由心現是十分平常的,因此欲脫離欲界、色界、甚至無色界,都不能存在任何固化的意識形態。

 

    世上宗教傳遞一段時間,造成教徒普遍存在一種僵化的教條思想,以所謂三期末劫說,舉此例子,傳教者原本初衷是希望藉此加強接引後進的信心,但在此開放性的宇宙訊息空間,靈訊接收者以各種不同方式與形態傳遞靈界訊息,反而造成各說各話的不良副作用。修習佛乘者當秉持追溯本源性體的精神,從自我核心的心性來悟入,莫把過多的精神滯留於任何一種教義宣傳上。所有過去的經典、仙佛、前人、祖師的教義與教化方法,可適時靈活運用,但不宜抱守成規,或人云亦云的宣傳,謂之唯一天機,因為天外傳來的訊息若聞者不能領會、受益,亦僅是眾說紛紜的一種心境困擾,傳道者不可不慎也。

 

      宇宙空間甚多元,各種形式分隱顯。

      迷者如同管窺天,執者著境情境現。

      頻道對準入其境,古今穿越靈困陷。

      佛乘覺醒引路人,心必自由不受限。 

      三界迷時明明有,佛境空空含大千;

      一執一著必受染,佛智圓滿真輕安。

 

    教眾生信因果、斷惡、修善容易,令修子離法門、丟教義比登天還難,而修子若不破人法、我法,滅相悟性,則等同凡夫未真正見道,更別提有修,因仍未從生死無常鬼之名單中除名。

太上道祖論玄關
    太上道祖道德天尊聖示說:天地運行之公理,以道心為一切運轉之準則,能契合者必順天而昌,可相應此循環公律則能得大自在。「人」者陰陽參半,佛魔相依,何之導向全憑一心。心造天堂,心闢地獄,唯由一念所牽,實則公與私之分差而已。公者合於大道,自然無為;私者偏執一邊,落入二元對立。此千古不易之道理,雖明悟者不乏其人,但可真正身、心、靈、行為、觀念、思想終符合於道而行使者,則鮮少矣!


    祂指出,上蒼設教,原意在於啟迪人心,拋除凡心,契合道心,此乃一切宗教存在的無上價值。可歎世間諸多辦道之士,有精進心、勇猛心、成全心,具雄心萬丈,但唯缺乏得道之心,並非真正得道中人。如此,儘管人才濟濟,熱衷成全,可造就一時之盛況,但若道心不堅,根本無有契印道體,那也只是短暫之曇花一現而已,終究與大道相距甚遠,僅是創造來世福報也。


    祂說,近代民智大開,具善根福報者眾。此世界宗教發展至今已有一定成果。然雖宗教場面形式表面來觀,可謂十分繁榮興盛,但以上蒼佈道之初的期望,則成果實在不彰。上蒼所肯定之道場,絕非一般外相大小、高低、多寡可評定成敗。「道場者」乃非有形器物,心即道場,心即法界,但當下之宗教道場,又有何者可參悟此「道」理也?


    祂又說,咱佛乘宗脈之設立,絕不可等同一般宗教之主旨,乃以真正輔助上蒼,教化眾生能進道、向道、見道、合於大道成一體也,因此全體核心成員必要鞭策自己,來體天行道,使自己成為後學之標竿。    辦道者必須明晰大道之運行,具有堅定之道心。世界上絕沒有比順應天理大道更加重要之事,凡塵俗世之一切榮華富貴、名利、地位,以道的角度,根本微不足道!


    被問到:《道德經》所言之「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守中」是何意?太上道祖回答說:此處之「中」係指玄妙之門,即是所謂的玄關,但不可以有形之造作來思考,因契印道之本體,臻至完美已無部位限制」。


    《天元丹法》書中說,玄關者,至玄至妙之機關也。今之學者多拘泥於形體,但著在形體,都不是,然亦不可離此一身向外尋求。因難以用筆墨、口舌說得清楚,因此聖人只書一「中」字示人。釋云,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純一狀態),此禪家之中也。儒曰,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此儒家之中也。道曰,念頭出處於念頭不起之時(即本心啟用時之一念不起、一意不散的靈明覺知狀態,也稱為「真意」)謂之中,此乃道家之中也。


    中者為天下之大本,包含道、神、人等萬有一切,不論形而上或形而下,都從之而出。無極皇母將此一總體稱之為無極。母娘說,生存的意義在追求生命的一點靈明,因為靈明近乎道,而道近乎無極。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靈明,靈明於靜定中增長,可因修持而使生命能量提昇。修持者若能壯大法身,使生命力充塞於宇宙,即是天人合一之境界。


    「中」落於人身,即成所謂的玄關一竅。中是不陰不陽、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在內,也不在外,而是無方、無所,玄妙不測的。修道必須打破內外差別,達到無差別相的混元,方能返回宇宙創始之初,因為有內外則困於軀殼,有差別則易有情慾,必須打破親疏、利害、貴賤的差別,才能符合於道而恢復先天的境界。


    中與道皆是「虛無」,虛無乃道之大用,而玄關一竅亦是自虛無中來,不居於五臟、肢體間。雖非色身上之事,但亦不離乎色身。玄關一竅名為玄牝,也稱為眾妙之門,是由先天一炁所形成的炁穴,當靈炁飽足之時始顯現此一關竅,機息時則隱藏。此先天之炁,為生物之祖炁,自虛無中來,稱為太乙,為萬象之主,天地之宗。


    修道之人欲返回「中」,唯一之途徑乃是抱元守一,靜待玄關一竅顯現。此即是守中之虛靜功夫,也即是心齋的定功,包含抱一、專氣、守神、還虛四個部分。專氣與守神的功夫有成,才能於禪定中達到「坐忘」的境界。坐忘之時五蘊皆空,甚至連自己的存在也不知道了,如此方能超脫於有形之外而契入真道。


    禪定靜默之時,於寂然不動之中,忽然感而遂通,即是打開了無形的玄關竅,入於眾妙之門。寂然不動即是中之體,感而遂通即是中之用。因此所謂守中之方法,即是《道德經》所言之「致虛極、守靜篤」。靜極而生動,這動處便是玄關。


    佛乘心法中的契印真如功法,旨在啟動先天本靈,壯大法身。此一神不外馳、六神統一、以如如不動的本心與雙目返觀內視、迴光覺照的方法,其實也即是與守中同樣的意思。當法身於寂靜之中融入大宇宙的虛空道體時,即是玄關竅開啟之時。

 太上道祖論:守中
 韓執行長問:「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此處之「守中」是指身體的部位嗎?

太上道祖:玄妙之門,乃汝等近期時常提及之玄關,但不可以有形之造作來思考,契印道之本體,其實臻至完美已無部位所限制。    

韓執行長編整論述:

    《道德經》第五章所言之「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坊間有各種不同的解釋,給人一種眾口紛紜,莫衷一是的感覺。由太上道祖本尊親自作的說明,當然才是最正確的解讀。此處的守中,不是指身體的部位,例如道家某些派別所認為的中丹田(中宮、黃庭),其含意是指修持者在以本心與雙眼迴光向內觀照,處於無思無想的寂靜狀態中,等候無形的玄關乍現,這即是真如本靈融入宇宙道體必須通過的眾妙之門。


    這短短八個字也等於是在告訴修道的人,用再多的言語,說到辭窮的地步,也說不清楚,因為道的真相是無法用言語描述的,因此還不如直接以守中之方式入於實修。


    「中」是虛空之謂;「守」即是致虛之意。其方法就是於禪定中一念不生、寂然不動、以真如元神處於道家所稱的「真意」狀態,也就是不思善、不思惡、不昏沉、不掉舉,只有了了分明的一靈獨存,當下所具有的靈明覺知。更簡單的說,也就是「抱元守一」的狀態。


    天父所設立的靈明佛乘,即是以實修來將理論印證的道場。我們的功法從方便有為的命功環環相扣,進而入於性命雙修,壯大法身,再接續佛乘的燃燈無上印心法門,當世即可證果,脫離生死輪迴。


    本門所有的教授師群,目前都知道如何以主軸功法「入聖」,問題僅在於如何持恆保持在入聖的狀態,也就是真如(自性佛)始終是覺醒、做主的狀態。新年第一次共修的機會,執行長將傳授更高階的功法,確保每位教授師都能於日常行住坐臥中,讓真如處於無間歇的帶功狀態,成為自然覺醒的生命體,此後不再有功法可言,而是不必言修持,而是分分秒秒都是在修持的狀態,也就是不折不扣、道道地地的一尊仍有色身的活佛!

                                                  

虛空上德人天古佛本宗脈大宗師降(2018.6.8.第39篇)

詩曰:

      靈明應運─承天德

      佛乘法音─啟般若

      虛空妙傳─修性命

      燃燈法印─心性澈

      清淨三昧─彌陀現

      如意滿願─福慧多

      大日光明─遍無礙

      佛道成就─道心合


    靈明佛乘宗由上天直接傳授即身成就佛道之資糧,以真理聖藻著作,並由虛空妙傳之功法開啟佛子之先天靈炁,藉真言密咒佛之威德引動大宇宙高等能量加持,真正以性命雙修、福慧兼備之法門,提供末法眾生,尤其上根利器之修子,一世成就之法資糧與福德資糧。


    靈明佛乘之根本教義,由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主旨,透過與佛陀教義相契,以佛乘師資團隊來宣說、傳揚正法,引導佛子開顯自性如來之圓覺般若妙用,以出世心行入世法,由勝義諦了義法破除當代修子之弊端,去名師障、除外求心、解眾生迷、斷我執相,將末世眾生種種迷思化解,配合實修功法持守真心啟動先天靈炁復甦,進而串連大宇宙光明能量場,將法身壯大、融入高次元維次空間,將本體之慈悲、大愛、光明、清靜、無為等至善品質徹底展現。


    合光混俗,方便教化,行入世、利益有情之六度萬行,以根本之教理達契入真理本源,臻無為、無著之清靜心,發揮生命的最大價值。

                                                      

 靈明佛乘宗 
佛乘理論與實修

韓執行長論述:修行修心

     修行即是修心,修心必須提升心性,更要明心,不能空有理論,必須實修實證。明心應由日常生活中來體證,不可與現實脫節。必要將後天生滅妄動之凡心收攝,由入靜、止息妄念來啟用本心,喚醒先天本靈元神,由其來做自己的主人,使寂然之妙門啟現。應善用日常隨機浮現之待人處事因緣,檢視自己對人我分別之心相是否已達真平等、真不起分別。唯有不斷自我驗證,淨除分別心,跳脫二元對待之陷阱,方可將無明漸斷,使本明早日彰顯、起作用。

     修行人唯有轉識成智方能破無明、現法身、斷輪迴、證佛果。轉識成智之精神內涵是將六根所接受之因緣轉化,由理論轉變為實踐之利益來成就此生。如何方能轉識成智?方法即是時刻將自己之起心動念好好守持於本來狀態,亦是佛乘功法中所謂之時時契印真如本心。明心於每個當下,轉識於每個瞬間,導凡心入於聖性,即是修行過程中之最大功夫。

     轉識成智之關鍵點,乃將眼、耳、鼻、舌、身前五識轉為「成所作智」,將五根原本放逐、貪戀聲色感官之主控權收回,將靈通神性之功能轉化為成就法身之妙用,再以第六意識可生萬法之功能轉成「妙觀察智」,不攀附諸幻之假相而洞鑑實相,而第七末那識之慣性思考、分判必要轉化,將自己從二元之分別、執著中抽離出來。不分別方可達真平等;不執著方不會因顛倒妄想而產生我執。

     第七識末那識只會不斷產生、加強幻我之假相,形成頑固之意識形態,亦是每個人習性之根源,因此必要突破人我二元對待之種種幻象,方可入於真正的「平等性智」。

     第八識阿賴耶識為儲藏識,所有好壞、無記之思想觀念、資訊、所經歷之體驗與記憶,皆含藏於此倉庫之中。若前七識沒有淨化、轉化,則八識心田之種子日後待機緣成熟又是再入輪迴之種子因。如此,前七識若不轉,則第八識永難清淨。必須去除我執,入於平等性智,方能淨化第八識,使光陀陀的「大圓鏡智」展現。

    佛乘的修持方法比淨化第八識更加快速有效,是因為直接由本心下手,入於第九識的菴摩羅識(無垢清淨識),啟動真如元神,由其作主去淨化第八識,相較起來自然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