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乘法要

佛乘文藻聖訓

2021.12.17.南無燃燈古佛  示:層次分差 靈等品級

  • 2021-12-26

靈明佛乘宗/中華燃燈印心協會
南無燃燈古佛 (2021.12.17.)

偈曰:
    明心不染通本靈,

    見性無住體光明;

    教化層次分品級,
   
菩提宛然圓覺心。

聖示:層次分差 靈等品級

    世上因人心染著諸相,故心中成就種種心法。心之狀態、心之意識在於宇宙能量作用力道下,成為一股堅強的意識團,此即世間萬法萬象所依據的本質,以此本質的頻率內容構成不同生命的層次。

    法界之中,各類心理意識所構成的眾生相,其靈性的分差甚大。一般在於貪著五慾六塵境的凡夫而言,要其發心即相當困難,由於沒有出離世間的魄力與智慧,想要對於大眾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是根本不可能!因此諸佛以種種因緣因勢利導,盼望眾生可以了解:自己當下的痛苦煩惱根源,來自於自我私心的強烈,因此鼓勵推己及人去幫助眾生,在於助人為樂的佛性基礎上,遠離自私的小框架,正也是在凡夫位最容易透過助人而作為開展佛性的入門。

    但智慧的增添是需要靠自己以清靜心,摒息諸造作的因緣,才可能顯發的。所以世人引入修福容易,因為有一個對象,有一件事務可供依止,不像修慧則是要由內心去悟、去參。若可時時保持「清靜、平等、覺」的空靈境界,即使在修福,也可以同時修慧。

    然而這些都是紮紮實實的實修功夫,雖功夫須實修實證,但境界的躍昇卻是時時心中常保無一物、無一事、無一相、無一狀,乃至無一念,這才可能契即及佛心本體的渾然天成。

    故謂世上有沒有眾生?在次第上才有,在根本上無不論如何形容,以何般表義名言,或顯性名言,都會綁在知見認定的陷阱中。故凡夫眾生因迷,才要導之以正;因偏執於有,方以空性破之。小乘著於耽溺空境,則破之以回小向大。偏左則拉往於右;偏右則引至於左。見性之人明心本無狀,故契入於中觀實相。雖言於中,更無困滯於中,僅是一種平衡、不落兩邊、不入有無之平和而已。

    修證完全是自己心內、份內之事,猶如飲水,冷暖自知。一般有程度的修行人,早該將心之妙用放在巡伺自己的起心動念之上,將道理吸收內化,乃至於實踐在自己的生命中。若猶不及佛之知見者,難免仍受世塵緣影牽動情緒,所以自己的體會,自己心鏡是否明澈,則自己亦知矣!

    因緣促成當珍惜,
   
累劫難逢佛乘機;

    自覺證道顯菩提,
   
我同佛眾本無異。
 

    清靜光明為本體,
   
隨緣教化大利益;

    分別對待入兩儀,
   
契合空性達純一。
 

    諸佛不離威德力,
   
不執緣深緣淺義;

    大悲真明即一體,
   
人我相生則分離。

    人已成靈性的小單元,心即困在渺小的小軀體,因為心有所執,所以只能圍著色身及精神意識的範圍,甚難放下此渺小侷限的牢籠。故欲達聖境,必先無我,必先放下對自己色身的愛渴,以及對「我」的觀念認知之限制,才能開展更全面性的生命模式。明否?

    佛堂教化的是解脫道,但事務的應對智慧正是在時刻驗收汝等對真理與實務的貫通性。

    此時並非重視在追求更高更深的知見,而是在人事紅塵中悟入真理無所不在、事事無礙的基礎,於理事無礙。從小事細微處去悟、去參,便可洞鑑佛法的實相。遇到人事的衝突,先試著放下自己的知見,智慧即會升起。好!今日至此,吾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