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乘法要

佛乘文藻聖訓

2022年第26篇  南無阿彌陀佛  示:清靜光明平等靈覺

  • 2022-12-13

靈明佛乘宗

中華燃燈印心協會

2022年第26篇 2022.12.9.

南無阿彌陀佛

偈曰:
    
阿肇初始萬象現,
    
彌遍虛空境呈緣;

    陀團聚合無限量,
    
佛心正覺法界顯。

聖示:清靜光明平等靈覺

    大道運行週而復始,是為宇宙間亙古不易之真諦。人之本初皆源於大道之本根,但因心起作用,產生種種幻化之功能。人之性為宇宙本源之無量光明,其無形、無狀、無聲、無息,但因心起念妄動,便展開生滅不止之循環模式。

    世上修道者之所以不能見性悟道,乃是心之運作模式終未止息,故凡所有心理知見,口中論述皆不能離此心識知見之框限。自心受到三際意識之制約,形成理障重重。外對各般人事境相因緣,更是多加評論、判別,內外皆處於動盪搖擺之不定性狀態。

    內心受當前境、過去憶想、未來妄念雜揉成堅固之心理意識能量團。意既不純,口即隨言武斷之言論、行為更是隨波逐流,造下諸般業力。此情況若沒有深切之覺悟,儘管勤苦研理,用力練功,於本心境界無有交集。終日以識心分判了別,盡是三界六道之流浪兒。

    知見立之為無明本,本心有知見否?非也!本心本不有,空慧起妙有。世人時時抛不開種種分別意識,頻頻取相、分判、定義,皆不是本源清淨性!

    不住一法名如來。汝等論理研討甚佳,但於心中產生非是即非的沉重意識結構,離清淨、平等、正覺仍遠矣!甚且背道而馳!但道場共研探討,提出不同見解,是為最佳的修行方式。只是能否時刻保持一顆空靈寬濶的心態,不妄加定義彼此之境界,不僵化自我內心的意識稠密度,方能常處在輕盈的心靈純淨境界。

    深陷世景幻象的眾生,整個心識能量皆籠罩在內外根塵的意識狀態。其實坊間的自以為修道人,仍然是將心態處於另一個面向的意識心理結構而已!因此汝等不妨仔細去回想:一切證道明心之人,皆不離止妄、離相、空心、靜定而能契入。離此「淨覺明心」之基石,一切盡是有為,一切盡是造作,皆為「心」之幻影所控之境界。

    修行人最大的難處即是:若沒有方法,心更加紊亂,無以遵循契入之點!但一旦安立了一個方法,又不能知悉其本末究竟,老是於方便、權宜現象上下功夫,致使捨本逐末,離真相更加遙遠矣!

    三界六道入輪轉,
    
不離妄心終日纒;

    知見認定最難破,
    
說空又恐落空亡。

    覺性活泉智非凡,
    
取心住相意糾纒;

    空心淨念辦不到,
    
難怪窮刼不湼槃。
 

    哈!

    紅塵試金石,見性無疾遲;

    無生若了然,原來枉生死。

    恭良謙忍讓,心平智不盲;

    何需多爭執,本心即坦坦。 

    汝等所論之癥結,在於修道想尋出個入手處,此本是當然!差謬即在於法門皆因眾生心所生,非固定之一套形式。莫忘!真性無固定一法,是為空性之神聖大能,空中無相、無量、無限、無有一法可得。

    人多即有道?那人道即淨土否? 

    紅塵幻影示真義,覺者悟性非取異;

    上契真元不失真,漸次溯根本莫離。

    從上已證修圓融,往下漸修築根基;

    上下皆在契唯一,惟見本性合道體。 

    修行各有體悟,「悟」即吾心之契入處。若言何法為上選,說來仍在兩游移。好!今日至此,為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