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乘法要

佛乘文藻聖訓

2022年 第十四篇 淨覺隨順

  • 2022-05-25

靈明佛乘宗

中華燃燈印心協會

第十四篇 淨覺隨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降(2022.4.22.)

偈曰:
  金剛體性無動轉,
  本師密付悟心參;

    萬德不離此原心,
  圓明靈光寂湛然。

聖示:淨覺隨順

    清靜本然之理體周遍法界十方,隨緣應化,不受引轉。此乃如如不動之金剛自性,亦是宇宙根本之初因,故覺悟者即知其本末,則進道矣!

    法性非相而無不相。相由心生,心源為性,故曰性相一如。性具隨緣性;心為萬緣始。性又具不變性,心則千變萬化,無有蹤跡可逮,只能由境相中覺察心之作用而已。

  性為萬類萬端之本源,若離體便無一切功用。心為靈動力道之匯集,能聚焦、集中、構成一股能量作用力。心念波動、意志聚合,可產生一道強勁的力量,透過作意發動思慮,展開身、口、意業行之運作。因此修者若不明心、性、意念之複雜結構,恐難由心、意、識的運作模式中抽離出來。

    修真悟道即是把心領回本家之歷程,但綜觀古往今來之修者,卻總在心外下功夫。雖因知修而不乏用功殷勤,有者犧牲奉獻,不求代價,有者佈施、捨獻「心」外之物皆毫不猶豫,唯是「心」中之妄相執念最最難以捨離。雖集聚善業不少,卻離除心垢、淨化業識所當俱備的功夫遠遠不足。由於心地未澄,即昏昧不明,仍隨垢染,還處於二元對待心境,故用功加行越深,反離真性本來清靜地更遠。

    本師即靈性生命之指導原則,本自圓成,不假外求,乃自性之師。師為表率、為前導、為教授,即所有覺性本有之良知本能。法鏡內照,密契默合,惟在淨心中參。

    萬德莊嚴從本源清靜心發揮,由空心妙覺中顯現。人若不能超越成長,脫離二元之思惟框限,則靈光即產生缺陷。有所缺漏即無能飽和、飽滿圓潤,因心念盪漾、晃動,靈力能量便散失,落在幻化的緣影,難以自拔。

    口持經咒心應清,
  莫可固執損功行;

    離相持誦在悟性,
  非為數量表虔心。

    一念淨覺勝萬經,
  念念清靜佛心印;

    事不礙理勿究事,
  重在契經了本明。

    進道最常遇到的阻礙,並非只是決心(出離心)不足而已,其實更大的業障即在於修行人仍時時心隨境轉。見到不樂見之事,根本無明中,貪嗔癡的嗔心本質即發動身、口、意的造作行為,或是容易受到外界的人、事、境、物來動搖清靜的心地。因心中無主,沒有正見、正定為基石,便使心如鐘擺晃蕩不定,人云亦云,自心失去分辨真偽的能力,而平添諸多不必要的妄想。

    莫在相上打轉,應迴光返照,保持不住一法、不著一念。修道非修給旁人肯定,而是老實地常住真心,令心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