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乘法要

著作出版-佛乘真義

第三十九篇 內觀覺照

  • 2021-09-01

佛乘真義 第三十九篇

出版書 佛乘般若 第三十三章 內觀覺照

禪宗六祖慧能禪師 (2019.9.25.)

重點節錄

    吾今日之著作主要欲傳達一個重要訊息:證道成佛唯往內在內觀本明,覺照法界一體清明。此才是修道唯一的途徑,若離此身而向外求,無道可成。 

全文~

    內觀心障惑業引,覺照明智斷苦因;

    行者進道唯自省,內外明通離凡情。

    修子能立志行道,本是良知良能已啟發,主旨必當明澈,方不致盲修瞎煉,以致一世、甚至累劫徒勞無功,故修行法門雖以外在人、事、境、物來促成因緣和合,其根本目的無非是在於啟迪自我內性天真本然之光明作用。

    可嘆!既能明覺修行之重要者,卻掌握不了真正根本有效之修行法門,終生忙於追尋外在的成道途徑,卻不知適時往內觀照,尤其更應藉由聞法研理,進而將理論串連結合,融入於自身之日常生活中。更甚者能夠時時內省,觀察自己每個念頭所能散發的力量與其後作力的效應。此雖是大部份修行人所忽視的一環,卻是行者進昇悟性的基礎功夫。

    堪嘆修者心外攀,何時觀照悟心禪;

    終時顛倒實背道,內無心病業不沾。

    內觀是自省覺察的返照契機,人最大的盲點則是六根終日外放,向外攀附。殊不知,所有外界境相乃因緣暫時構合而成,實非真相,故修道者必由內法界去觀照探究,才能有效提高生命的高度,否則必只能困陷在此一低頻、物質粗鄙的生滅時空維度。

    覺照是一種以提高視角的眼界來通澈明照,可將層次拉昇,則不會因同處於低矮的時空幻覺,而使心智大受阻礙,因此跳脫凡夫眾生的一般見識與知見,超然地以突破意識形態的寬廣心境,去覺照世俗的一切,即能感通高等能量所共振的訊息場與能量場。

    所謂訊息場,是法界體性智的傳訊與感應,而能量場則是大宇宙虛空天界先天元炁的各個層次所充塞的氣動能量。

    人類所處的器物空間,正是由龐大的訊息、意識場、以及氣動能量場所構成的稠密的頻率空間。人稟賦先天靈氣而生,散佈於此陰陽能量場,靈性雖是五官六根的主宰,卻逐漸因心識受塵囂垢染而變得沉重,無法循宇宙循環規律而回復本來。

    觀照必向內去省察,所謂照者即須點亮心燈,方可照見心內之垢。須明心垢是由染著而生,故去心垢則要離染著、除貪慾,而貪慾是因有我之執念而起。人之心量、生命高度難以提昇,皆因有我之妄執,再衍生種種苦境。三毒(貪、嗔、癡)即是我執、我識之根本煩惱,人若不能根除三毒之惑,終難進道上昇。

    覺照是一種本有的能力,但一般眾生之所以無法起覺照,乃是由於迷障太深,不易在六根觸六塵時生起覺照力,因此心智不易彰顯,反而隨惑業苦之循環模式與慣性,於根塵相觸時,則入分別、妄想、執著,循著凡夫輪轉模式進行。若覺性不夠清明,即累及身、心、靈皆處於苦海之中,不知何時得以出離也。

    千經萬典無非為行者指明覺路,可歎修子仍以凡心意識作為修道的心態依據。甚多學法者僅停留於知見上之認知,將道理不是拿來內觀省察,而是拿來檢視旁人之修為境界,渾然不知妄起認定、分別,往往是造作無明、對立的起因,對自我修證毫無助益。可惜時下修子,尤其是專注於學識理論的修行人,很多都犯了此等嚴重障道的心病。

    修道原本修自心,檢驗旁人起無明;

    內觀智慧真清靜,外無起妄心自平。

    為何佛曰:「外界無一眾生可渡」?只因自性內明不起諸惑;斷惑了業,苦便無處可生。外相實內心之反射,心若有一絲一毫之掛礙,外境必投映無窮的幻覺塵影,故處理外界的紛擾即是在考驗行者的修為與智慧,唯有調理心性,保持心平氣和,不受情緒干擾,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所謂論道言修行,遭逢事境仍無明;

    情緒動盪難平息,卻如沒修之情境。

    末劫靈性總躍昇,一體觀念已傳承;

    高維生命來教化,各種管道助揚升。

    突破維度轉迷障,僵化思想困心盲;

    更新清理除垢穢,量大心寬德性彰。

    證道唯由內性參,收斂識心智慧長;

    自性自渡真成就,同登菩提沐聖光。

    吾今日之著作主要欲傳達一個重要訊息:證道成佛唯往內在內觀本明,覺照法界一體清明。此才是修道唯一的途徑,若離此身而向外求,無道可成。



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