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乘法要

師生問答與宗生心得分享

2021年4月3日燃燈古佛示佛學釋疑(一)

  • 2021-04-08

靈明佛乘宗
中華燃燈印心協會
燃燈古佛示(佛學釋疑一2021.4.3.)

偈曰:

    燃燈法門重築基,

    古佛醒覺般若俱;

    契印真如不動轉,

    時時帶功合道炁。

 

聖示:今日乃咱宗脈佛學示疑之佳辰,不知汝等有何道學方面之疑問欲共研?

(佛子一叩問:兩次的體驗中,無法明確領悟其中道理。首次是參加公祭時進入約30公尺半徑的無形領域中,突然感覺像在夢境中,直到離開此領域時才回到現實中。再隔多年,突然於現實環境中,瞬間進入夢境的強烈感,所見、所聞、所知、所覺、所識均與現實無二,卻在夢境的強烈感中不知存留多久,才又回到現實之境。)

(燃燈古佛開示)

    一道一道疑問來分析。汝之先天本靈即來自宇宙高維,因此汝與天界之訊息未曾斷絕。汝第一道疑問所述,乃是汝之靈識進入異次元空間之中。雖仍不離感官之覺受,但靈性卻進入另一度時空當中。而此在於汝之修行歷程,僅能代表一種沿途風光而已,屬於心靈的印證層次,但不宜執著。法界靈體本即在於不同的維度游移,只有真正達到究竟成道時,才能堪稱自在遨遊於法界任何境界。汝想證實那般的經驗,可能又落入於另一種執著。奉勸汝境界來時,自心更須保持正定,更當以旁觀者來看待。一切的昇華皆出自於自然發生,沒有預期,沒有留戀,任起任滅,方不受魔擾。明否?此乃靈覺妙明功用自然之現象而已,不該住心。

    (佛子一叩問二:對於"真理"的了悟,請指正。首先定義「真理」:不受時間、空間影響而永恒存在,也無特例可言。故現實中的「真理」,唯有不可見的「無」或「空」。例如兩人對坐中,所存在的不可見、不可觸的無或空,此空佈滿宇宙虛空,亦在我們每個人或物之中,我們也在它之中。宇宙萬物無一例外。如《心經》中的色受想行識,也無例外,諸法空相也包含其中,任何外星球亦復如是!)

(燃燈古佛開示)

    對真理的了悟:真理無所不在,了悟,即內在的覺性啓發。真理一旦落入任何之定義,即不全面。之所謂「道,可道,非常道。」真常道示現於任何萬象萬法之中,非任何一種特性之狀態足以代表道之全貌!

    現實中除了不可見,可見皆是真理的化現。汝後面所述,確有一定的領悟,甚佳。「道」、真理,皆不離有形與無形之間的作用,汝能在有形有象之中參悟無形無狀之理則,是為根器頗高。只要保持意念不落對待,不妄認定、分別、定義,即可更上一層地體證空有之微妙。

    對於仙佛任何褒貶皆不住於心,才能真正保持在妙明真心之清靜。亦不要希求透過仙佛給一個制式化的標準答案,才不會障礙汝之本明般若,因般若屬空性,絕不是任何定義可以制約。

(佛子一叩問三:若如上題所述的真理是存在的,那就一一印證諸法色受想行識的「空」之論,已在《心經》中盡述了!)

(燃燈古佛開示)

    真理之存在,無庸置疑。五蘊乃生活萬有根源,回歸空性在於逆觀反溯。《心經》乃至一切般若大乘經典、了義經,無非指向唯一之真理、唯一「空有不二」之實相。若汝能在《心經》中解悟、了悟、徹悟、乃至證悟,皆源自於汝本有之靈覺功用之發揮。內性未覺、不明,任何了義經亦不是主要成就之因素;主要成道必由內性開顯,外在的經教僅是觸發自己內覺之因緣。所以若沒有自性明覺,再殊勝的經典都不能確保自性顯發。內明才能觀照法界,貫通諸法。

    (佛子一叩問四:後學曾體驗過的經歷,想請示此現象的真實相為何?當下心生一念,想將所學的一切(靈性的認知等)落實於現實生活中。瞬間起一念,「恐懼」為體。先是猶豫一下,回想往昔的歷練中,有無數的危險經歷,也是一一渡過,有必要再次體悟嗎?最終決定接受時,瞬時於當下進入「不寒而慄」極度寒冷顫抖,同時也感到空氣瞬間消失,導致強烈窒息的死亡感,內心顫抖到極大點,但耳邊清楚的聽到內心的話「假的、假的」。在兩者同存在下,壓下恐懼感,決心繼續面對的意念當下動念後,所有感受頓時消失。但在往後的日子生活中,不斷的遭遇財務的攻擊,然每次理性的判斷與果斷而行中,雖優惠(18%)存款快速消失中,心中卻無絲毫恐懼。約莫不到一年光景,在某場域就進入第一題的第二次進入夢境的體悟。經過此次的體悟後,在生活上發覺後學對原本的喜惡,瞬間極速的淡化,此種感覺迄今仍如此。當下才領悟《心經》中的「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並察覺到週遭的親友們,均有或多或少的恐懼,在恐懼中的生活,造成事業財富、身體健康、人際情感等方面的極不平衡而不自知。)

(燃燈古佛開示)

    所述乃是天人交戰的過程,汝指明了所有人道眾生共通且是最大的特性,即是「恐懼」!恐懼是因為失卻了先天靈在的自由度,而恐懼的本源出自於愛欲希求、不確定性、不安穩感、患得患失,說白了,就是因為有一個小我的存在,所以害怕損失,害怕受到痛苦,除身軀更有精神心理的層面。

    人到橫逆創傷到極致時,頭腦即産生一股保護機制,容易由現實現況中抽離當時的境相。此時若覺性強烈之人,不乏為一種開悟明心的契機,可惜一般人總是受到頭腦意識的慣性思維模式,拉回到現實的幻象之中,反而錯失了窺見自己本來面目的機緣。

    恐懼源自於「有我」,一旦進入無我空性之實相,恐懼迅速瓦解,即明一切非有,本不存在,實非真實。道理雖如此,仍要自己有內化轉念之功夫。突破恐懼,不可以壓抑,而是真正參透觀清,屆時即非突破之境界,而是醒覺一切幻化不實。

    人因生存之所需,故受外在因緣來牽引生存潤生,金錢財富雖為流通之必要,但有德者可引動宇宙的資源永不匱乏,因無欲,行無為,調動內法界與外法界的資糧。可惜一般凡夫僅停留在保護自己微薄所需,而斤斤計較,怕付出,怕吃虧,有所代價才願意作為。如此內在空虛,外在必相應匱乏的境況。

    (佛子一叩問五:曾進入一個狀態:於極度黑暗中,定下不安之心後,感到週遭佈滿無數的灰點,此時進入任一點中,會有進入蟲洞現象而到全亮之境,初始會有不安感,但定心後,立即適應並感遍佈四週的灰點存在,又再進入任一點,旋即再入蟲洞到全黑狀態。如此來回遊玩後,領悟到這不就是太極嗎?而且是立體的,且點也是無數均可通,一般太極圖只是簡易的平面圖而已,這是正確的太極實相嗎?)

(燃燈古佛開示)

    汝所述之經驗,若以自己來理解,將其比擬為太極之現象,其實確有太極陰陽的狀況。光明與黑暗、大小之間互換,本即不離太極的功能。然,此境非足以完全詮釋太極現象,太極之現象包羅萬象,凡所有現象不離太極陰陽之生化功用。

    暗物質、暗能量,以人之眼識認為佔大部份,其實不同維度、不同靈等所能視得皆不相同。以人道之眼根識別言暗物質、暗能量佔多數可通,但其他境界則不全然!

    心之力量不可思議,天地間意識頻率相差甚鉅。汝不太理解是吧!人之意識邏輯,慣以二分法,然,大道非是二分法。(…)然,汝有所領悟不錯,但有時須適時淨空一下。

(佛子二問一:體性週遍曰「普」,隨緣成德曰「賢」。昨日221日普賢菩薩聖誕,請問普賢王「如來」與普賢「菩薩」之因緣異同?)

(燃燈古佛開示)

    體性週遍曰普,隨緣成德曰賢。然!普賢菩薩與普賢王如來之異同,普賢即方才汝所詮釋之示現,為利樂一切有情,菩薩與如來之體用,汝若明白,此題自解。()甚好,覺在自悟,非強加灌輸。一切覺明出自自性,真如流出萬法。

    (佛子二叩問二:昨日台鐵重大傷亡,請開示「無常」與「信願行」之啟發。)

(燃燈古佛開示)

    汝無需將其聯想,但從中若有所啟示,乃是作為自我惕勵的警示,若過於關聯反而徒增世人之誤解。

    (佛子二叩問三:曾在公門服務,發覺許多之意外來自人禍,是否應以因果看待?是否仍秉「無為而為」,任貪贓枉法繼續橫行?

(燃燈古佛開示)

    無為而為,汝所述人類因為失德、內在失衡,導致外在四大的危機。無為而為已是能展現性德光輝,但人類集體意識聚凝之共業,若沒有全面性的揚升,光靠小部份眾生,欲以無為而為想挽轉浩劫,恐杯水車薪。雖如此,生命最珍貴者,仍是性德之開顯,僅是人因有身,故有大患!精神昇華要想改變外在一切,尚有一段距離。可是輪迴之最終目的在於成長「心性」,心性若提升,即使當下捨報,都不足為惜也。明否?()然!人及眾生皆為業報體,捨報除了色身的幻滅之外,更重要的是意識妄想之捨離,才是徹底捨報之解釋。

    (佛子二叩問四:有關「無為而為」,目前地球大環境(水、食物、空氣、電磁波、噪音…等)的污染嚴重,造成眾生身體、心靈之傷害病變。是否仍應秉「無為而為」、「觀自在」?

(燃燈古佛開示)

    任務完成—靈性若沒有昇華,覺性尚未顯發之前,所有有為之任務,都不足以掛齒,微不足道。最大、最究竟且唯一的任務,即是「即身成佛」,其他都是假的。成佛乃臻至無上正等正覺,徹底自覺,豈能沒有覺他之威德力。汝所言一切業力之完消,一旦成道,所有法界因緣實相,皆可圓滿、徹底了業。

    (佛子二叩問五:「潤生」與「修行」兩者如何取得平衡?「潤生」過程是否即是在造業?)

(燃燈古佛開示)

    潤生本不離修行。廣義而言,日用之中終不離「修」、不離「行」。努力刻意平衡,說明未悟中道實相。潤生的必要原則,不該損德,不宜失信,不可侵他。若能藉潤生起到互利互榮、安居樂業,亦是生存之不可或缺因素。重在善念,心存好意,把持基本之良知良能,即不失修行之根本。

    (佛子二叩問六:「清明掃墓」、「慎終追遠」之「形式」與「實質」意義為何?東、西方各宗教「儀式」不同,是否就各地風俗「從眾」即是?昨日火車遇難旅客多為「返鄉掃墓」。若不返鄉掃墓就不會遇到災難,應如何看待此一問題?

(燃燈古佛開示)

    清明即是一種慎終追遠,後代對於前人的追思。若從東西方不同信仰來分析,皆是集體意念的感染,不宜強加認定何者為是。重點在於感念先人的奠基,以西方不落形式亦可作到,重在心態,非在形式。當然,人之禍福皆在無常之中,因緣成熟時,業果還由生。若言不去此趟即可免難,非循環因果之法則。在劫難逃者,是禍躲不過,因此人貴早知修呀!(…)然!吾非指遇難者皆無修,因生死在世人眼中視為福禍。然,生未必有福,死又未必不是一種境界的開啟。所以學著不以世俗的角度去看待生死,才能跳脱。

    (佛子二叩問七:《金剛經》四句偈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是否人生此世僅為「無生無滅」、「亙古長空」、「永恆生命」之一極短剎那,應不必太在意此生之得失而造作?)

(燃燈古佛開示)

    《金剛經》中之四句偈裡透露著宇宙真相,汝有所理解並沒有錯,但重點是要可以將心時時安住於此真理正見之上,才是真功夫!人皆念頭頻生,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若常在真心、覺鏡朗照,則不離當下也!明否?當下即是永恆!

    若無他事,今日至此。吾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