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乘法要

師生問答與宗生心得分享

2021.5.8 南無燃燈古佛  佛學釋疑

  • 2021-05-14

靈明佛乘宗

中華燃燈印心協會

南無燃燈古佛 (2021.5.8.佛學釋疑)

偈曰:

  燃起心燈智慧靈,燈照幽離性光明;

  古老金仙自性具,佛之威德澤蒼黎。

聖示:宗脈釋疑聖務

    一個傳法之道場,主領教化之旨意,主事者當謹守天意,在於凡塵事務與聖職心境上之拿捏必要謹慎,方不會因為智慧不足、慈悲泛濫而造成未來之困擾。好!

    鎮德道場堂慶在即,汝等雖然是主理教育之機構,但人世間亦是以假顯真之過程,以世俗事悟出世理,體用、主客、方便究竟皆要周詳圓滿也。 

佛子叩問:經云:「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與「自性本空,外息諸緣」,是否意義不同?

燃燈古佛示:

    賢生能有疑必問,是學法當有的精神與態度。

    「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賢生汝細想一下,這出自何處?由何境界的菩薩所言?

佛子:恩師慈悲,是釋迦摩尼佛說:觀世音菩薩之殊勝)

    然!菩薩仍示現救拔眾生,故心念不空過,為拔諸「有」苦。眾生與菩薩未臻究竟佛境,仍有蘊、處、界諸「有」境界,在「有」的層次。因心生萬法,已入生滅幻相,故有苦,有相皆苦。心念不空過,能生諸緣法,法可對治心患,故於菩薩行持菩薩道時,心念空過如何渡諸苦?境界層次不同。當見性成佛道時,即知一切法無我;無我,所有「幻滅」,諸緣盡息,謂之空心無相,無有佛與菩薩、眾生之分位假立。因此,在凡說空,為了令眾生離相。於二乘言有,假說方便那是對定力尚不足的修子說的。

    念念不空過,已是安住於清靜心起用功能,已是在體、相、用中的「用」處,利益有情,自覺加行。 

佛子叩問:送光、能量給人,在燃燈心法是否可行?

燃燈古佛示:

    若以送光、能量,亦是一種意念波力發射,除非送光予人的本身自己修為證量夠,否則僅是一種意識能量的連結。若送出者比收者的能量光明清淨,或許可以稍加淨化拉提對方。否則,若出自於思()念,或是一味地以為施予灌輸能佈施出什麼,那心態已經存在人我、主客的分別了。

    佛之放光,含攝法界,沒有揀擇,沒有分別。何以眾生各類之境界分差層次,不一定都可以受到加被,那非佛之分別,妙有則是為了使自了漢迴小向大。待臻至佛境所有言說都是多餘,故不同境界說法不一。明否? 

佛子叩問:請問恩師,燃燈心法的時時帶功與念念不空,跟契印真如,是否理義相同?

燃燈古佛示:

    時時帶功,其實是在叮嚀修子,時時回到清靜心,起念能安住於正念(無念)之中起用,尚未臻至究竟,但亦是菩薩行六度萬行的清靜地基礎。若刻意想帶功,即入有為,難契無為,乃眾生心識扭曲,自我隔離。明否?

佛子叩問:所以燃燈心法體用的關鍵,是在於「性德彰顯」,而影響層次不同?

燃燈古佛示:

    燃燈心法,汝所言在性德之全面彰顯是為正確。因此傳心法者必明佛心境界,切勿以凡心揣聖智(),而為燃燈心法下了一個庸俗著相的註腳。明否?然,刻意造作,初期接引初學,尚勉強可行。若主理者連自己皆不明所謂燃燈真意、心法真意,那自性尚迷幻於相,如何引眾解脫?此題尚有不明?好! 

佛子叩問:八面玲瓏、會做人、沒有脾氣,是成為虛空仙佛的必要條件嗎?

燃燈古佛示:

    八面玲瓏不玲瓏,看的是真心,非觀其表相。會不會做人,有沒有脾氣,不是從現象上去論斷。

    人心比起佛心複雜太多了,有者過於剛正,使得處事無法達到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那難以顯菩薩恆順眾生之圓通智。反之,有者過於濫情,過於奉承,心口不一,亦非至性。

    成為虛空仙佛的必要條件,遠遠不僅如此而已。世人修心難,處事智慧不足,光成為氣天神距離都甚遠,有者連人之基本道理尚不能完全通達、實踐,想得太遙遠的虛空仙佛,不實際也。明否?

    人心不除難見道,智慧宅心斷煩惱;

    離開人識去思考,否則始終識纏繞。

    因此,修子先觀心,擒拿六賊,不使智慧蒙蔽,才是邁向更自由之生命境界的入門。尚有不明否? 

佛子叩問:阿彌陀佛淨土,只要唸佛往生極樂淨土,就能永不退轉達到佛的境界嗎?

燃燈古佛示:

    西方淨土念佛法門,汝認為唸佛是何意?(佛子:…)那很不了解淨土法門之真諦。到阿彌陀佛的境界,若以這麼多的預設立場,恐一心不亂的功夫永遠達不到,恐怕連下品下生都沒有機緣。

    所謂的一心不亂,是藉口念彌陀,心無二念,空心無住入於念佛三昧,才有往生之契機。否則,口唸彌陀,心打妄想,如何得佛光加持、得三昧力?更別說不退轉了。念佛乃憶念自性彌陀,口唸心印境界,才有可能感應道交。

    汝要破除一些知見上的誤謬,否則以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理解阿彌陀佛之本願,易落於下根器。坊間種種擬人意識心邏輯的論述,很難觸及諸佛之(一實相印)境界,所以不必去管阿彌陀佛當時菩薩位時如何如何。須明人人性中皆即是自性彌陀,聖意如此解謂禪門、謂頓教、謂佛乘!明否?(佛子:…)汝不是也人云亦云,以為是!(佛子:…)不錯!不要怕被指正!才能進步。

    自性彌陀顯,自然不退轉,不是靠他力、外力、佛力,真佛力乃自性威德力。明否?這才是佛乘教理!坊間的世俗解、方便說,非一世成佛之修子要窮究的範疇。明否?

    有機會,待靈筆靜默功夫更深一點時,來解說一下達摩心法系列。此題尚有不明否?(佛子:…)唸佛口唸心靜,一句佛號,以妄制諸妄,目的達到一心不亂唸佛三昧。明否?(佛子:…)然!人妄想紛飛,可惜不明道理之唸佛人,反而心生更多的妄想,心外求佛,終不可得。了解否? 

佛子叩問:人修行達到明心見性,或者有一定的境界,無形眾生()是不是就不敢靠近?如果是,是何原因?

燃燈古佛示:

    修行達到明心見性與一定境界,是不是鬼不敢靠近?這樣的說法是以人心來解釋。明心見性,三心四相已淨明,何來佛、眾生、鬼、菩薩之分別。當然生命層次之高低,本身磁場循著宇宙的規律,不相同頻率無法聚在一起,這樣的道理原理而已,明白否!(佛子:…)不一定,看得見不一定受干擾,佛難道見不到鬼眾?但不一定同頻,亦不在共振糾纏之中。所以才有佛力撥轉功德的說法,不一定用人所認知的一報還一報方式去平衡。(佛子:…)以功德力去平衡,了解否?要消業,精進修,以成佛為目標,有此堅毅否?(佛子:…)光這句,扣10分,信力很重要,信根紮得穩,才不會動搖! 

佛子叩問:《清靜經》云:動者靜之基。從動到靜之間的微妙變化,從無形到有形相之過程,請佛細說,讓弟子們能在修行上參考。

燃燈古佛示:

    動者靜之基,動靜間的微妙變化,汝想想汝何以漸漸年邁?(佛子:…)說太遠!往汝色身上悟!除了心法的催逼力道,尚有物質的基本規律。汝色身屬於物質,身上所有的細胞,無時無刻不在動轉運行,這亦透露了宇宙的天行運動規律。以汝之身軀,雖表面看起來沒有啥變化,但內部一直在動能的狀態。天地宇宙亦是如此,如此明否?

    汝若完全懂,那就小開悟囉!動與靜、有與無、空與相,盡是道之總合,不可切割。悟理亦是,法界相不離法界性,心為萬相之驅動程式。

    體、相、用,其實就有得悟了。心不沾染任何既定性的思考邏輯,比較不受控制、制約。汝在人我是非上,比較不會產生對立,而對法的追求上,學著以另類的角度切入,不要太制式化,也不要存在過去聞法包袱,那汝會進步不少。還有不清楚否?以多方面的角度去思考真理,由佛典,由道經,甚至現代心靈科學,面面觀、相互印證,汝會心境更寬廣。明否?

    汝等現階段,雖道場事務方面有些變化,但咱道場所有的事物因緣鏈,皆是為了弘揚佛乘究竟正法而有,故汝等先守住根本,即不自亂了分寸明否? 

佛子叩問:何謂七十字?七十字意涵是何?弟子曾遊某宮廟,其廟柱字曰:柱下拂玄風,仙史已孚七十字;闕中凝紫氣,道經曾著五千言。

燃燈古佛示:

    賢生所叩問,對於廟柱上的對聯欲明其意?

    在於寺廟中所題之聯句,本身即是一種對其道場功能的詮釋,亦是給予前來參拜者,除了以有形有相的禮節表達恭敬之外,亦盼藉柱上的對聯啟發修子的先天真性。何謂七十字?廟柱上所題:

    柱下拂玄風,仙史已孚七十字;

    關中凝紫氣,道經曾著五千言。

    吾即不以一般從當時之時空因緣來解!吾以究竟根本勝義解之!

    修子在修真煉性之過程,人身如柱,修心煉性煆氣,必有一番功夫,關關竅竅,層層輪輪,返本歸元!

    十字關前孵真炁,紫氣凝神達玄虛;

    神炁相交果位臻,道經玄德展性理。

    好!尚有不明否? 

佛子叩問:是否仍重新皈依?

燃燈古佛示:

    汝心意如何?吾早認汝為吾弟子,當然有個儀式更佳!那即去進行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