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乘法要

著作出版-佛乘般若

第三十四篇、轉念消業

  • 2019-12-31

第三十四篇、轉念消業 (2019.10.9.)

    業障出自雜染心,妄識分別困迷情;

    轉識成智啟般若,淨慮邪思不回薰。

    眾生墜於生死流轉之幻境深淵,以為世界一切境相是困擾自心之主因,卻不明真正導致自心困厄者並非是外界因素,實為內心世界產生種種對境相的迷思所招感,故若真心想將綑綁心理的障礙排除,必定要根本由內心著手。

    人之輪迴是以無始以來之惑感業受苦,在惑業苦當中又不斷輪轉不息,只在於苦果上去追尋,有時反而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與不平。唯由惑之根本來探索,將無明的本質觀透,才能洞悉無明亦是空相,即所謂空性之本質,無法永恆存在,故人方有提昇成長之可能性。

    無明亦空性,只是眾生落於幻相當中,認幻為真。修者經教育啟蒙,了知眾生之苦源自於無明,故修子又將生命主要重心與目的定在化除無明之上。殊不知,以為有無明需要來化除,又形成某種意識形態的強化。無明存在的事實雖不可否認,但修子切莫將「無明」認定是一個真實不變的本質來對待,這才是化除無明之真義。

     惑是有情眾生著相執念必然會產生的心理障礙與侷限,然而修道、悟道則是要由迷轉悟,也就是轉虛妄之意識分別相,入於清靜、平等、覺悟的寂然本體性。

    若不能將惑化除,光明朗耀之根本智必難以彰顯。人在智慧昏昧的情況下,必然隨妄心造諸業,而業本身具有強大的力量,此力量來自於心所散發的頻率能量之品質。不良的垢穢能量必定創造不堪的生存幻境,因此欲離苦必先消業,欲消業當從轉念下手,念轉境必轉。

     一切宗教教化之目的,其最根本的作用在於幫助眾生建立正知、正見、正思惟。所謂正道者乃是為了將已偏悖的觀念扭轉、導正,但此處所言之「正」,非相對於邪而言正,而是因偏而需導正,使其入於中庸之道而謂之。然而未能悟入中道實相之修子常以伸張正義、正法自詡,內心不懂拿捏分際,以致意識已入分別對待尚不自知,此不可不慎!

    大道運行,陰陽相濟,皆有一定之原理。主宰此原理之力量即是大道運行之微妙,故悟道必明此理方能真正證得大道自然無為之境。

    人本具元始之佛性,但因執念妄心不除,故離元始之真性漸遠。可悲有心修道之人卻仍抱持著一貫的意識觀念,使得上蒼透過古往聖人所傳之真諦,亦隨著人心之執著、渲染而變質失真,造成修行人相互比較高下,彼此互不尊重。如此心境下,若言修,早已失卻正念矣!

    業障現前是一般眾生十分恐懼,不願遭遇、面對,但只是害怕業力,卻不懂防患於未然,不知從成因前先作預防,只在果上逃避,是完全不明因果的愚癡心態,可歎!即使深信因果報應昭昭,卻不知如何扭轉,僅是在業力現前之時才病急亂投醫,如此只會不斷將業力之作用強化、放大而已,故真修之人必要廣修六波羅蜜,

    福慧雙修,才足以在進道路上鋪平光明坦途,否則業障一旦現前,考驗、磨難相繼而來,不但容易退失道心,亦可能走上回頭沉淪之不歸路,那又掉入了惑業苦之循環模式了。

    人一旦住著在無明意識當中,則不論作再多的表相消業形式,都於事無補,因為業之根本來自於心念,非出自於外界之現象。一旦形成了象,已是入於「果」。心念為「因」,所以轉念才能根本消業,其原理在於此。

    轉念僅是消業的轉機而已,要徹底消除業力,必須先將造業的心源妄念止息,才有可能斷業啟慧,否則前業並後業,舊業加新業,業識的種子接連萌發。何時才有淨化業識之可能?

     轉念息慮絕妄思,正定心猿不奔馳;

     定靜慧生啟妙智,無明種籽無從滋。

     心燈照破千古暗,入世修煉超俗凡;

     自在逍遙垢不染,活佛在世心涅槃。

    真正的消業須從心念上超越,由根本性中悟空無,在因果境相中去圓滿,能夠此生雖身在紅塵而心不染,但又能隨緣消舊業、結善緣、行真道,這才是一位真修子之境界。



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