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乘法要

著作出版-2021年聖示文摘 (十)

第五十六篇 心態、智慧、應對、作為

  • 2022-02-02

靈明佛乘宗
中華燃燈印心協會
第五十六篇 心態、智慧、應對、作為

虛空弘揚普化聖帝 (2021.11.19.)

詩曰:

    眾生迷  幻境牽

    執染垢  五蘊綿

    心性蒙  識神熾

    千古輪  佛境泯

    世人皆處於幻化之緣境,雖真理頻頻下化,但人心甚難契入也。

聖示:心態、智慧、應對、作為  (節錄)

    人之因緣與智慧、境遇與條件、福報與德行皆不盡相同,但人際關係因果循環都跟每個人的智慧、應對、作為、心量、氣度有直接之關連性。

    人若在塵世中不能通過人際因緣的圓滿,必仍是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情緣氣場牽扯,甚難淨身、淨心、淨性,回歸虛空大宇宙天界輕盈之天國淨土。

    世間人,尤其修行人,最基礎的人倫綱紀,是出離因果糾纏的首道試題。一般人可以基礎的道德、三綱五常做為不墜惡趣的防守門檻,但佛乘的要求即是連對立的善惡、是非、對錯、正邪都要在清淨「真心」、至善無為的境界上去超越

、去涵容、去慈悲,更別說是基本全然放下!這才是諸佛一直要宣化的佛境層次

    修行人在人群中遇見真正的「自己」,即本來面目的元神、自性,此境沒有嫉惡如仇的心理作用,只有從至高點上觀見眾生本自平等。

    修行入紅塵中煉,固然只有自己份內之事。然!由外緣人事中不斷對自我內心去蕪存菁,不斷提升自己心裡境界與高度,若能如此,以佛眼觀眾生本是佛,只在當下迷惑而已,既不入彼此對待,如此方堪稱契本心,時時由清淨念應對一切塵緣。 

    真修佛子淨心地,
    不入對待念過去;

    從新開始無包袱,
    彼此增益互提攜。
 

    若真修佛乘真義者,修一個清靜無垢的如來性來顯揚。每天乃至每時每刻都是全新的開始,那才能破除歿度那一刻任何境緣塵相,能不使人之心又起一絲的波瀾氣息
。此方是最高境界之成道保證,否則心不隨境轉,僅是最基礎的條件而已!

    修行在於心境、心的層次不斷不斷突破、提升,對於理上、事上尚未完全將心智內化的同儕多些善解,多些包容。仙佛固然有對道場團體人員的基本要求態度,主事乃至所有成員之間,對事務可以有基本的制度,而心中卻要不斷放下過去的既有認定。如此對全體都是能常保清靜,有重新出發、從新擴展的能量。 

    佛乃非人破二相,
    無我無法自性彰;
    世事本如夢一場,
    曲終人散豈白忙。

    心中無非般若現,
    量廣智深感化藏;

    潛移默化德無量,
    心如諸佛同一般。
 

    凡事盡是塵緣影事,當徹底觀空悟透。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道場不但是宣化真理之處,亦是實踐真理之處。佛乘精神,既入佛之知見,更是效佛之精神,以無量慈悲、無限智慧,方堪宣化一方也。



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