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乘法要

著作出版-阿含解脫道次第 編著者:空海(惟傳法師)  入道基礎課程 導讀

第十八章 欲神足--正精進

  • 2024-04-04

第十八章 欲神足--正精進

一雜 五九四(八八○)
  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有人作世間建立,彼一切皆依於地;如是比丘修習禪法,一切皆依不放逸為根本,不 放逸集、不放逸生、不放逸轉。比丘不放逸者,能修四禪。
【法義分享】

◎「止觀雙運」才能開智慧,而定力(正定)要成就,來自精進不放逸。

二雜 五九六(八八二)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百草藥木,皆依於地而得生長;如是種種善法,皆依不放逸為本。如上說,…乃至涅槃。
  譬如水陸諸華,優缽羅華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皆不放逸為根本……
  譬如一切屋舍堂閣,以棟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為其根本。

【法義分享】

◎一切的建設都要依於地,有堅固的地基,才能逐層蓋起高樓大廈。動植物也都要依於地才能生長。如是,一 切的修行、證果也都要以精進不放逸為根本。 

三相應部六 第七神足相應

  諸比丘!對四神足修習、多修者,則資於由此岸至彼岸。以何為四神足耶?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修習欲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修習勤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修習心三摩地勤行 成就之神足,修習觀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

  諸比丘!修習四神足、多修者,則資於由此岸至彼岸。

【法義分享】

◎「欲界」的欲與「欲神足」的欲,不要混為一談。如果沒有欲神足--「精進用功的善法欲」,你是離不開 欲界的吸引力的。

◎一些學禪的人,喜歡高談「起心欲精進,斯人行邪道」。有資格說這句話的人是已證無學位的阿羅漢,而說 話的對象是已入聖者之流而又勇猛精進向阿羅漢果邁進的修行人。如果因緣、時機不成熟,那句話容易形成「自誤誤人」。

◎有了四神足,就能快速由此岸到達彼岸。

◎「心神足」就是「定神足」,也就是具足禪定。 

四雜 五九二(八七八)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正勤。何等為四?一者斷勤,二者律儀勤,三者隨護勤,四者修勤。云何為斷 勤?謂比丘已起惡不善法(令)斷,生欲、方便、精勤、心攝受,是為斷勤。云何律儀勤?未起惡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精勤、攝受,是名律儀勤。云何隨護勤?未起善法令起,生欲、方便、精勤、攝受,是名 隨護勤。云何修勤?已起善法()增益修習,生欲、方便、精勤、攝受,是名修勤。

【法義分享】

◎四正勤的「勤」在雜阿含經裡常翻譯為「斷」,這樣的翻譯不理想,依經文含義改為「勤」比較合乎原意。 本經文已將「斷」字改為「勤」。括號的(令)字是補充進去的字,以助行者較能體悟到深意。

◎四正勤就是:(一)已生惡不善法--令斷。(二)未生惡不善法--令不起。(三)未生善法--令生 起。(四)已生善法--令增廣。

◎四正勤在實修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般修行人容易「知而不行」、或是「說得到但卻做不到」。而四正 勤就是要「劍及履及」,知道就要去做,說到就要做到。修行要有魄力。 

五雜 九七九(九八七)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於二法依止多住。云何為二?於諸善法未曾知足,於斷未曾遠離。於善法不知足 故,於諸斷法未曾遠離故,乃至肌消肉盡,筋連骨立,終不捨離精勤方便,不捨善法,不得未得,終不休息,未曾於劣心生歡喜,常樂增進,昇上上道。如是精進住 故,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比丘!當於二法依止多住……如是修習不久,當得速盡諸漏,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

【法義分享】

◎悉達多太子在二九歲那年,看到了生命的黑洞--「老、病、死」,而無比震撼。為了找尋出離生死輪迴之 道而放下一切,用整個生命去修行。用功到肌消肉盡、筋連骨立、前胸貼後背。六年後,終於大徹大悟而達不生不死的彼岸。

◎要達究竟解脫的彼岸,難不難?不易也不難。「不容易」是因為願意腳踏實地依解脫道次第而行的人少之又 少。「不困難」是因為只要依解脫道次第而行、精進用功,要開悟、斷結、解脫並不難。

◎如果你能效法佛陀用生命去找尋真理,你就能跟佛陀一樣,速達究竟解脫的彼岸。

六雜二五六(二五四)

  爾時,尊者二十億耳住耆闍崛山,常精勤修習菩提分法。

  時,尊者二十億耳獨靜禪思,而作是念:於世尊弟子精勤聲聞中,我在其數,然我今日未盡諸漏。我是名 族姓子,多饒財寶,我今寧可還受五欲,廣行施作福……

  復問:「云何善調琴絃,不緩不急,然後發妙和雅音不?」

  答言:「如是,世尊!」

  佛告二十億耳:「精進太急,增其掉悔;精進太緩,令人懈怠。是故汝當平等修習攝受,莫著、莫放逸、 莫取相。」 

  時,尊者二十億耳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時,尊者二十億耳常念世尊說彈琴譬,獨靜禪思,如上所說,乃至漏盡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法義分享】

◎有不少修行人,尤其是道心勇猛的出家眾,常在佛門浸泡數年後而退失道心或捨戒還俗。

◎勇猛精進用功數年而退失道心,有四大原因:
(一)沒有找到正法、沒有找到真正的解脫道。
(二)急於找 法門修行,但聞思不足,浮而無根。
(三)用功方法不當,又未得善知識的協助。
(四)我慢梗阻作祟,不願虛心求教、學習。
 

七中一六九

  莫求欲樂、極下賤業,為凡夫行,是說一邊;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聖行,無義相應者,是說二邊。……

  離此二邊,則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智、趣覺、趣涅槃者,此何因說?有聖道八支,正見……乃至正定,是謂為八。

【法義分享】

◎放縱欲樂,此為凡夫;但無益的苦行折磨也無助於解脫。真正的解脫道是出世間法的八正道、是中道。但要 到達能走在中道上,那都是要歷盡滄桑、吃足苦頭,經歷過很多的挫折與失敗後,才會有此智慧。



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