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乘法要

著作出版-信仰與實修 (靈明佛乘宗出版)

第三十三章:如實信仰 貴在實修

  • 2020-01-12

第三十三章:如實信仰 貴在實修

地藏古佛降

偈曰:

     地獄門前僧道多,藏識難化妄言修;

     古德臻道無汝我,佛曰自渡可成佛。       

    人道生存是以群居而共同利益,方能促進社會繁榮,眾生安樂須互助互利。遠古人心幾近於道,故可秉公正一體之天性,而贊天地之化育,自然生息,歿後亦能回歸本位。隨著人道生存環境之變異,社會結構越趨複雜,人心面對資糧不足之困境,逐漸由天性轉化為人性,由此而生出分別、親疏、執著、幻有之二元境性。人心之苦樂即隨境物之遷易而煩惱不斷。此雖是天地演化必經之過程,然人心之沉迷卻越陷越深,使得天性、佛性受到矇蔽,獸性、魔性即興風作浪,此乃眾生造罪、造業之根源! 

    佛乘心法主張修子心性趨向光明正向,亦力求由本心斬斷生死輪迴之種子因,更提倡無地獄、無苦趣之觀念,指引修子斷除地獄之種因。然欲斷此地獄種子,必要真正澄清心靈之污濁與陰暗,否則口上雖說沒有地獄,心態、觀念、行為卻未斷除輪迴種子,難保他日靈性昏昧、魔性高漲之時,墮落之因質即再度萌生也。 

    聖人設教,旨在教化眾生回復本有之清真。修道之真意,即在於斷除生死輪迴苦趣之含因。道理原本極為簡單,但因人心之複雜將原本修道可達淨化之機緣扭曲,反而成為人心更加執著、變質之因素。 

    修道之內涵為何?一般未悟道者都在行持背道而馳之事務,以為廣覽群經,研究、精通五教經典,甚至能言善道,口燦蓮花,久坐不起,勤修禪定,靜中何等境界現前,或虔恭持咒誦經,禮拜佛祖,即謂之修道功夫了得!殊不知,修道不重外相,唯重實修親證,由內心觀照。能破除一分無明業因,即證得一分如來法身。人為二元意識之產物,由人性修成佛性,即首要破除人我二分之慣性思惟。然而當今之修行人皆在相上及貌上言修,實則於心上毫無痛下功夫也。 

    人世間演繹至今,已是人際交流極為頻繁之時代,人與人之間之因緣聚合,則更加多元、廣泛,因此 上蒼曾言,當今之時空因緣,乃是因果加速討報之局面。修行人有此認知,即要謹慎嚴守本身之身、口、意,不令無明矇蔽而造來世之苦果。 

    所謂佛乘,並非頒示給眾生執持,用來自命清高,或做出貶低他教的愚癡作為,乃是以佛乘之名,時刻提醒修子:須以佛之標準來自澄、自證本有之如來法身,當世乘越、直入本體清靜之境,而達清蓮出於污泥而不染。真佛必由娑婆五濁中來證得;菩提種子亦是由紅塵之紛擾而轉化。 

    層次尚低之修子,遇事便自我立場鮮明,本位主義高漲,心中敵對立場立即啟動,情緒亦隨之起伏波動。覺性較強者,雖生起對立之心,但能瞬間轉化,此仍屬有藥可救。然而大多數自稱修行之人,一點忍辱功夫皆無,平日不乏用功研理。遇境之時,修行與現實即完全脫節。這樣的修行人,充其量只能稱為懂得道理,卻不能知行合一。空有理論,實無受益,學法何益也? 

    為何懂得道理,卻不能落實?原因很簡單:凡心未除,習氣未盡,我相未破,執染未淨,實相未悟,空有理論知識,空呼口號,對於靈性昇華毫無助益。唯有依本心、本體、本性方能實踐聖人所傳之經典,此方為無相道場之真義。所謂無相道場並非為了標榜無相而謝絕一切人、事、物之因緣。若認為無相即不能有任何形相,如此之觀念乃是最為執相。 

    佛乘主張本自清靜之真如法身啟發,乃能體用一如,真空而妙有。如來法性不滯不狂、不固化、不躁進、不偏兩邊、不落入二元。 

    修子常叩問仙佛:何謂契印真如?契印真如者,乃不拘於特定之形式,非刻意摒除外緣,端坐靜默而冀盼證果。為何仙佛言:最高境界者乃時時帶功,時時契印真如?其本意乃是面對人、事、境、物越激烈衝擊時,元神可瞬間收攝識心入於本體,再以本體之真性圓滿應對人事。此乃最高境界之契印真如,行、住、坐、臥皆可印合,非以枯坐之形式呈現。此即叫做「體用一如」。 

    契印真如入本體,啟用妙智皆如宜;

    修子不明此道理,枯坐蒲團費心機。 

    莫在遇事即逃避,怨嗔匯聚智轉移;

    此世不答此考題,下回再來同一題。 

    「我是佛」,多容易喊出的一句口號!但眾生中有幾人可做到?莫因吾之提醒即退卻,不敢再承認自己是佛。汝等是佛無異,然要達至佛境,必要由腳下、心上行起,踏實地身體力行。心、口、意皆要如一,否則不論修學多麼殊勝之法門,也只是知識、經驗之累積而已。雖種下成佛種子,卻不勤加灌溉,而隨順習性,任由雜草叢生。佛性種子冒出頭來,又被雜草覆蓋,如此之修子將苦無成就之期也。 

    人我之磨擦是試煉修行火候之最佳時機,必要勇於正視,立斷既往之慣性思惟。若能立即契印真如,自性自然會作出最圓滿之反應。不要隨順習氣起伏心念,更不要消極逃避而不作適切的轉化。修行人勇猛精進之最高境界,即是以境煉心,化理論為實證。此方是「修」道之真義也。

    今日藉此課題,期盼諸生能精進自修,並和諧共修。 

    佛乘之團體組織須破除人我相,以及因意見分歧而產生之對立。既然佛乘是以一體觀來教化眾生,汝等必要讓自己成為後世之表率與典範。 

    一般凡夫組織團體皆會出現諸多之問題。根本問題即是:組織中之成員仍然是凡夫,自然以凡心、私慾、自利為思想、行為之出發點。為了平衡此人性之本質,僅能經眾人協商訂定行為規範。雖有規範,卻難以約束人心之私慾,又人我立場之執著,更是使得事務之施行困難重重。 

    咱為了共修必要組織團體,而只要是由人組成之團體,必有各別之想法與不同之意見。如何在多元、分歧之意識中取得共識,則如實檢驗汝等修佛乘的功夫如何也。今日本章著作至此。吾退也。



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