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乘法門

佛乘真義

佛乘真義 (十六) 佛乘教義基礎;自淨其意

  • 2019-11-30

28.禪宗六祖惠能禪師(2019.7.24.)

佛乘真義 (十六) 佛乘教義基礎;自淨其意

偈曰:
    千古修子障迷情,不復元始清靜心;
    終生學道欲見性,可悲知障蒙自性。    

    今日降來,同諸賢契共研,將修行之觀念加以剖析。吾先針對汝等核心種子骨幹,來作一些觀念上的加強。

    汝等於佛乘學修已有一段為時頗長的光陰了。基本的教義精神,透過仙佛次次回回傳訊,已有相當根基,再加上當下在場的佛子,於未接觸佛乘教化前,即已有深厚的修行基礎。這些理論根基雖是修子成道、悟道的助緣,但有時在人心分別、執著、妄想未完全轉化之前,亦容易將法理以世俗的意識來傳播所謂的道理。故綜觀世上之修子普遍存在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即是抱持自己過往的學修理論,一心想著度化世人。尤其在與同參道友辯論之時,往往心中存在一種期待值,隱隱涵藏一種與人爭辯的微細思想。如此不但甚難透過交流參研達到彼此的心性成長,反而形成內心分判、固執的強化。此乃吾觀察時下修行人常有的毛病。 

    人之心識是十分縝密的系統。一個人所發表的言論,反映其內心的思想觀念,而唯有其本人能了知其所言的每句話語的真實意涵。旁人在聽聞其論述時,是以自己內心的認定去解讀,因此經常產生誤解,造成道理越辯越不清楚。彼此心中各有想法,難成共識。此乃世人不明「心」之緣故也。 

    修身進道,以禪門之主旨,世人盡知:以明「心」見性為體悟聖道之入門。可惜一般修子連自淨其意的基礎都沒有;終日爭個孰是孰非,即佔了整體意識系統的運作了。試問哪來的泯心、泯境之境界與功夫?此恰好與稍後譚生欲問之問題相關。所謂真正入門、明心見性,必建立在通透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巧妙串連。 

    一般修子以為由過去所學的知識即可領會到祖師禪意,其實自己內心是否仍處於高低、上下不平之狀態,唯有自知,絲毫皆瞞不了旁人也。若謂在自己尚未覺悟時,是否有資格宣揚佛乘正法?此問題其實不是一個難理解的問題。 

    一位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之人,所宣揚之義理,亦要觀當下所受者之根器條件。再說一位覺醒者心中早已通透僧俗聖凡,唯由一念心轉。以時空而論,凡人以為久遠,聖者早已超越時空,因而自然隨機示教而已。只有未見性之人才會汲汲營營,妄執需趕快渡眾生,而不明正是此迷思使得自己永墜凡夫二元對待之眾生位。自性不度,妄度他人,豈不顛倒! 

    若真正珍惜此一由  天父下化的佛乘宗脈,必要老實面對自己內心的一切垢穢意識,來加以清理。怎還有暇去評判旁人之過非而攪污心田?雖言如此團體成局,每位皆是成敗關鍵,豈可袖手旁觀?但彼此提攜的心態則是淨意澄心、增長智慧的根本也。 

    世人知修最珍貴,明覺本心方無為;

    見至自性是清靜,能生萬法建功勳。

    若論修子覺悟之層次,確有諸多次第,但絕對是建立在清靜心之上也。明否?
    修道進程首要善導六根,起現妙智,再加以累加功行。不論外界程度如何,但問自心清明與否。



列表頁